【幕後手腦】穿梭於虛實之間 電影特效魔術師林哲民

0
495
電影特效魔術師林哲民

記者/陳姿佑

電影的核心在說故事,而「特效」則像個魔術師般,使電影有了新的生命力,以假亂真的畫面帶給觀眾全新的視覺饗宴。電影特效總監林哲民不畏困難,憑著自己對特效的衝勁和熱情,以電影《擺渡人》將2017年金馬最佳視覺特效獎首留台灣。

完美呈現特效藝術

林哲民坦言,在拍攝由王家衛監製的《擺渡人》時,面對一個如此龐大及專業的團隊,與他們互相切磋,使他看到了更多元的觀點及細節。《擺渡人》的特效畫面著力於和美術、攝影、背景之間的搭配。這部電影整合幕前幕後所有角色,思考畫面的完整性。以一個煙霧瀰漫的鏡頭為例,視效團隊要做的不僅僅是一陣煙,還要思考如何搭配演員的動作、時空背景、燈光氣氛。

他表示,視覺特效其實不只是單純的後製,為呈現最完美真實的畫面,特效導演會先閱讀劇本,再以自己獨特的風格思考,哪些部分可用特效藝術呈現,拍攝時視效團隊也會跟場,指導攝影師捕捉所需的角度,很多時候也會和導演共同指導演員如何做出與特效相輔肢體動作。

遊戲玩出特效努力開闢新徑

林哲民的特效之路,要從20多年前一個喜歡玩電玩的大男孩說起。喜歡電玩的他起初是在遊戲公司擔任3D動畫美術,接觸電腦數位繪圖後,開始跨足廣告、動畫、卡通等各個不同的特效領域。靠著出色的作品打響名號,之後並與朋友合創了公司。

2006年起,林哲民陸續與許多影視產業從事人員合作討論後,他決心將在國外行之有年的特效產業帶入台灣影視圈,並以《賽德克巴萊》的五分鐘短片開始著手自己的電影特效處女作。

其中,在拍攝電影《艋舺》時,林哲民和導演鈕承澤開拍前溝通討論,他認為「當刀子割破動脈或是劃過靜脈,不一樣的刀法造成的流血情況將大不相同」,為呈現最真實的美感,他和電影《300壯士:斯巴達的逆襲》特效團隊請益,探討各種流血情況,在電影開拍前建立了一個大型的資料庫,內含4、50種不同的流血特效。

國際交流闖出視覺特效一片天

林哲民說:「特效最難的在於在觀影時,如何使觀眾感到自然、真實,無法察覺真偽」,做出以假亂真的視覺特效,對於特效導演來說是很有成就感的。

為此,林哲民導演常遠赴海外,向各個國際知名特效師討教,如:哈利波特、神鬼奇航等等。他表示,特效技術日新月異,不只要跟進市面上最新軟體的技術,自己研發新的特效軟體也是提升自己競爭力的不二法門。

推廣特效培育人才

林哲民希望能夠以特效技術幫助台灣電影工業,創造更多題材的商業電影。另外,他也致力於培育特效人才,公司提供大學生實習機會,希望可以傳承這些特效經驗,讓這些特效感興趣的後輩不必從零開始,藉此提升台灣的特效產業。

採訪後記:過去人們總將「電影特效」和《變形金剛》這種好萊塢商業大片做連結,但經過與林總監的訪談後,我才發現過去許多我看過的電影都有著特效技術的蹤跡,令我又驚又喜,電影特效不只是魔術師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如果與其他的幕後技術有良好的配合,也是節省成本的好方法。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