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凃進益: 將社會帶往正面方向 傳遞善的力量

0
570
廣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凃進益,認為媒體身負重任,應該傳遞善的力量。 圖、文/周芸

記者/周芸

深耕廣播產業二十餘年,講起多年的廣播經營與政策規劃,廣播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凃進益口若懸河講個不停,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對廣播的熱情。他說:「因為擁有了很大的福報,才能夠從事廣播產業。」

凃進益是台灣大學電機系博士,乍看之下,和廣播產業似乎毫不關聯。原來契機來自於從小對音響的熱愛。當時就讀交大控制工程系的凃進益,擔任專題研究社的社長。他學會了如何製作音響,因而有機會成為電台播音室維修工程師,開啟他的廣播之路。

畢業後,他一面兼教職,一面尋找與廣播產業有關的電子商。因為廣播的主要原理也是音響,播音室都是音響的器材,對於學過通訊電子學的凃進益,不是特殊的難題。他娓娓道來,那時正值電台尚未開放的時代,礙於電台數量少、了解廣播工程的人才欠缺,憑著工程的背景,凃進益便協助公司解決所有機器上的疑難雜症。後來電台開放,他開始幫人寫企劃書、申請電台,過程中因此接觸到很多業者,也取得了電台的經營權。

凃進益提及,很小的時候,父親是務農的,鋤頭扁上掛了一台收音機,他就跟在父親旁邊聽,大概了解了電台內容的走向。他秉持著一個很重要的理念,電台必須鎖定某一個族群,否則如果太過分散,聽眾容易流失。

凃進益強調: 「這個叫Tone,你的格調必須要一致,掌握收聽眾的族群、格調以及是否產生共鳴這三個要素,同一個喜好度的觀眾才會每天增加。」

「我的風格從電台開播的第一天就是這樣定義,至今二十一年了,從來沒有變過。」凃進益堅定地說。

凃進益也表示,雖然他不是廣電背景,但有作過學術研究,出身工程背景的他,對於數字可說是非常在行。他拿出他所撰寫的研究報告,不停翻閱這個「寶典」,他指出,NCC的很多法規跟業界的認知相去甚遠。當年NCC辦理的「第11梯次廣播電臺釋照規劃」,計劃以分階段的方式每隔三年一次進行釋照,共計將會釋出133張小功率的電台執照。當時凃進益已接任理事長,他深知若開放小功率電台,無疑是讓宜花東及外島的電台陷入生存危機。

這時候只能拿出「證據」去說服政府官員了。凃進益指著「寶典」上的數據說:「數字會說話,我不用去解釋什麼,只要用最基本、沒有爭議的數字去做衡量,初步的公平就有了。」把這些具體的分析數據整理出來,再附上相關的報導佐證,就可以證明電台的危機,完全不用浪費口舌。

「幸虧那時候沒有開放,不然電台真的活不下去!」凃進益感嘆道。

提到了廣播電台經營模式,凃進益認為,針對廣播電台的廣告政策應當鬆綁。因為廣播是一面播出、一面講話、一面廣告,三者同步進行的。不同於電視,有經過精確的秒數計算。而且現在的廣播聽眾也逐漸消失,沒有必要監督那麼緊了。

凃進益也表示,主管機關的原則應當要一致。在網路裡的廣告一堆,開一個視窗後廣告就不停跳出;不能說在網路裡的你不管,而既有的這些媒體因為必須要登錄,都有許可執照就被管得死死的。

該如何把聲音說出來呢?「用數字把證據拿出來!」凃進益再次強調了數字的重要性。

對於廣播產業未來的期許,凃進益目光炯然地說道,有這個福報才能拿起這個麥克風。因為不同於以往在學校擔任教授,僅授課給台下的學子;在廣播電台,你利用了這個社會公器,只要麥克風一開,縱使看不到任何一個聽眾,但可能幾千人,甚至幾十萬人同時在聽你講話,所以媒體身負重任。

凃進益也深切地感嘆道,「媒體必須要有一個社會責任,把社會帶往正面,將善良的力量一傳十、十傳百,避免讓社會造成的恐慌、傳遞不安定的負面思想。」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