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轟防疫假象說 中時:捍衛新聞自由及記者尊嚴

0
607
《中國時報》發布聲明,表示媒體有發問責任,且力捍衛新聞自由。(圖/截自中時)

記者/劉至柔

近日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境外移入案例增加,中時記者在17日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上提問「假象」說,引發指揮官陳時中罕見動怒,直接打斷,以及網民怒轟、揚言肉搜。《中國時報》也發出聲明為捍衛新聞自由。

中時記者的發言引發網民怒轟,在網路上揚言肉搜、詛咒詆毀等,用詞十分激烈,《中國時報》19日發布的聲明稿中提到,中國時報記者17日針對中央疫情防治提出詢問,結果卻遭部分網民人身攻擊,為捍衛新聞自由,以及記者尊嚴。對於疫情日益嚴竣,全民皆有權利知悉政府因應措施,媒體更有責任報導實情與提出質疑,不料網民極盡肉搜、詆譭中國時報及記者,顯已超出可受公評範圍,敬告網友回歸新聞事件討論,否則本報及記者將保留追訴權。

對於記者的提問爭議,資深新聞人張怡文表示,以採訪專業的角度來看,記者只要就事論事,沒有涉及人身攻擊或謾罵,基本上任何問題都可以提出。不過,若這名記者能客觀修飾問題,例如:舉別的國家例子來進行說明或比較,會更佳專業。

她認為,媒體屬性的差異,也是造成反應如此明顯的原因,若是其他媒體提出類似問題,可能就不會有過多聯想。至於網路罵聲,受訪者、網友都有表達立場想法的權利,但就事論事,沒有必要人身攻擊或肉搜,望能聚焦在共同對抗新冠肺炎。

從事健康傳播二十餘年的盛竹玲表示,其實完整檢視當天中時記者與陳部長的對話內容,就可以知道,記者是針對「現行篩檢做法是否適切與未來醫療體系可有做好準備」提問,本於探究真相與監督政府的職責,並無不可。而陳部長在糾正對方「假象」用字並不公允後,雙方很快又回歸理性繼續針對問題點加以探究,這些部分都值得肯定。

經歷過SARS時期的她分析,台灣現階段的防疫是贏在迅速、透明,媒體若能發揮政策監督功能,有助於讓整體防疫更加周延,如此才能避免重蹈17年前SARS來襲,台灣偏安於「三零(零社區感染率、零移出率、零死亡率)」,隨後卻爆發疫情舖天捲地而來的覆轍。

盛竹玲說,面對這項新興傳染疾病,各國都在摸索中最佳解方,而台灣在此次防疫過程中,前期表現良好,不少媒體也適時發揮了社會教育、守望協調的功能,後段的防疫更不能大意,需要大眾一心,給前線醫療、防疫人員最大奧援,但這不代表所有的防疫政策就不能公開討論,媒體對公共政策的監督權還是應予善盡。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