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課程開跑 各地大顯身「手」

0
473
全臺各地開設手語班,讓孩子們多元學習。(圖/蘇頌婷)

記者/魏伊閔、蘇頌婷

面臨新詞彙的挑戰,臺灣手語翻譯協會與啟聰學校都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協助聽語障者及學生接收新資訊。協會於2019年建立手語新詞彙網站,站內包括醫療衛生、交通運輸及資訊科技等類別,讓需要使用手語的人有更多的參考方向。

手語新詞彙網站目前擁有12,555瀏覽次數。臺灣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魏如君表示,網站呈現的手語經由臺灣北、中、南三地的資深聽語障老師與聽人手語翻譯員合作,以日常出現的詞彙用語為主,歷經篩選詞彙、工作坊討論及全國手語研討會票選確認後,將手語比法變得一目瞭然,而後拍攝成手語影片。

對於新詞彙的手語產生過程,她提到,起初不了解詞彙根本的意思,而使用字面意思來翻譯,例如「新型冠狀病毒」就會比出冠狀的手勢,漸漸地大家對這個詞彙有更深的認識後,轉變成將病毒的外型結合高傳播力的特性來呈現,並逐漸調整為以新詞彙的涵義進行傳達。

魏如君進一步解釋,建立線上網站的初衷,第一就是因為「新」!社會上不斷出現新的生活資訊及專有名詞,卻造成聽語障者在閱讀文字上難以理解,因此需要手語將新詞彙補充說明,進而幫助聽語障人士學習。第二,則是希望手語在翻譯新詞彙時,能有一致性的普遍打法。

創立學習新管道  培育手語新人才

目前聽語障者學習新詞彙,通常是透過協會開設的手語班,來學習新詞彙的準確比法。中華民國聽障人協會秘書長謝素分表示,手語班開辦的進階課程都是以聽語障者擔任教學老師,針對新詞彙聽語障者也會自己研究如何將手語比得較為準確。

魏如君也提到,除了開辦手語翻譯的培訓、手語新詞彙的研究收集外,協會也會推廣親子手語推廣,利用每星期的親子手語故事屋,讓父母與聽語障孩子進行讀唇語及手語的互動。

因應疫情的影響,協會於今年3月取消手語課程,預計在6月陸續恢復手語初級班、手語翻譯精進班及生活手語班等相關課程。謝素分也說,手語並非「教導」出來,而是因為手語是部分聽語障者的母語,他們會順應生活環境的改變,利用事物特徵發展出淺顯易懂的手語比法,再與其他聽語障者進行交流。

融合網路與科技 線上教材成資源

啟聰學校作為聽語障者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在教學方面如何快速傳達給聽語障學生學習,成為了老師的一大教學問題。面臨數位科技的改變及社會的日新月異,現今不論是普通學校或是特教學校,都積極推動數位教學課程,也會播放公視手語新聞,提供給聽語障學生最好的教學教材,讓他們能與社會接軌。

因應疫情帶動的新詞彙,臺北啟聰學校校長葉宗清指出,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單詞,以北聰學校的學生為例,許多學生都是進來就讀後才學手語,對他們而言都是新的詞彙,因此學校老師利用許多管道進行瞭解,除了線上查詢外,也會詢問身旁的手語翻譯員朋友或是聽語障朋友,瞭解新詞彙的參考比法。

臺北啟聰學校校長葉宗清指出,每天都會出現新的單詞,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新的詞彙。(圖/蘇頌婷)

臺中啟聰學校校長林麗容及秘書蕭明華皆說,當老師需要解釋專有名詞的時候,校方提供各方的資源協助,老師間也會彼此分享手語教材。其中線上資源也會是啟聰學生的參考來源之一,在課堂上老師運用線上及多媒體教材,融合各平台進行教學,傳達給聽語障學生多元化的資訊。

不僅如此,在建立教材上,林麗容表示,臺灣北中南的啟聰學校老師,彼此會先進行討論,進而讓聽語障學生能夠清楚理解新詞彙的字義。像是啟聰學校每兩年舉辦一次全國的聽障國民國語文競賽,分別由三所啟聰學校先辦理初賽,最後再擇定其中一所啟聰學校來辦理決賽,在活動期間,聽語障學生間交流最為密切。

臺中啟聰學校校長林麗容表示,學校老師會彼此分享手語教材,把最好的課程傳遞給學生。(圖/陳維婷)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