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店存活的關鍵:擁有自己的特色

0
710
當初重南書街一百多家的榮景已不復存在,如今僅剩9家傳統書店堅守崗位(圖/周芸、文/楊皓翔)

記者/鄭妙湘、周芸、楊皓翔

屹立超過30年的金石堂城中店因租約到期將於6月底吹熄燈號。兩岸出版交流協會理副秘書長趙立雍不禁感嘆地說,「重南書街從全盛時期的一百多家,如今僅剩9家。」然而這9家都有專屬的特色,像是三民書局有出版教科書,提供給補習班;天龍書局則以販賣簡體書為主,讓它們得已存活至今。

談起天龍書局的生存之道,趙立雍表示,他們販賣的書籍大多以大陸簡體書為主;因為台灣的社科類、藝文類、研究類、物理類以及化學類等書籍的數量,與中國大陸相去甚遠,而天龍書局正好補足台灣簡體書的短缺。

而另外幾家還在重慶南路的書店,趙立雍說,像是成立超過六十年的三民書局也有一套經營策略,趙立雍指出,因為書局本身就位於自己的大樓,所以不用房租。此外,三民書局也有出版教科書給補習班使用。

至於其他仍於重南書街「堅守崗位」的實體書店,他表示,因為他們也有販賣辦公室用品、文具等等,所以都有固定的客群來源。

趙立雍說:「這樣就形成了兩個不同的市場,同時這也是網路或是其他實體店面無法達到的。」

當初重南書街一百多家的榮景已不復存在,電商時代來襲,老字號書店有的歇業、有的搬遷,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商旅的進駐,書香氣息逐漸散去,昔日的重南書街儼然成為了商旅街。

天龍書店至今邁入三十年,見證重南書街的興衰。趙立雍表示,近年來,實體書店銳減,部分轉往商業區、住宅區等密集度高的地區前進。

趙立雍也指出,網路購書已達大約七成,因為民眾的閱讀習慣隨著網路的興起而改變。為了復甦讀書風氣,天龍書局嘗試在書街舉辦各式的相關活動。

但他坦言,這樣的成效仍敵不過網路的力量。

談到實體書店逐年式微,獨立書店興起;趙立雍認為,主要是因為獨立書店擁有各自的特色。不過,台灣獨立書店的生存仍然受到限制,像是書籍量相對來說比較少。但以其特殊性來講,又比傳統書店豐富,例如:藝術、研究類等等,大多會引進國外書籍販售。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