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視新聞部採訪中心文字記者蕭秉儀:對工作抱有熱情

0
1559

記者/陳園園

「要對工作抱有熱情的態度,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各行各業都是如此。」臺視記者蕭秉儀這樣說道。

蕭秉儀畢業於銘傳大學數位資訊傳播學系,對他而言印象最深的課程是傳播研究方法、傳播原理等理論型課程。他表示,雖然這些課程相對較為乏味無趣,但是在日後的工作中會運用到此前所學習到的知識,例如培養了對於新聞事件的觀察能力、採訪寫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訓練了對於新聞事件的反思及批判態度。

大三時期,蕭秉儀在校內電視臺實習,因為本身就喜歡影音新聞,對財經線和政治線感興趣,並且畢業之後在老師的推薦下,進入電視台工作,而其目前所負責的線路也恰巧是政治線,可以說是一種巧合。

在進入臺視之前,蕭秉儀曾在民視、udn和華視工作。在民視時期,蕭秉儀當了4年多的在家記者,但是這並沒有抹滅他對新聞的熱情,反而使基本功變得更加紮實;在udn時期,他才正式開始外出採訪。但是蕭秉儀表示,在學校時期,老師並不會特別詳細地介紹每一條路線,因此此前對政治線也只是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正式外出採訪之後才開始摸索政治線。

由於負責的路線是政治線,所以會時常會接觸大人物。令萧秉儀感觸最深的是,閱聽眾在電視上所看到的公眾人物的形象和其私下的形象其實有所不同,其本人、或記者、或媒體會對形象進行一定程度的塑造,而公眾人物也會為自己尋找一個舞台。因此閱聽眾所了解到的都是片面的,並且也沒有機會去了解公眾人物的全部。

正是因為感悟到這一點,因此蕭秉儀在撰寫新聞時也會時刻提醒自己儘量多角度地呈現新聞。例如最近引起社會關注的新黨青年委員會召集人王炳忠涉及違反《國家安全法》這一新聞事件,王炳忠在公眾面前會塑造其悲情的形象,同時由於新黨在台灣的知名度不高,王炳忠在公眾面前也同時會為自己所在的黨派進行宣傳曝光。這一事件令蕭秉儀認識到如今媒體所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真實性,為了吸引閱聽眾,提高閱讀量,新聞的真實性越來越低,而閱聽眾在觀看新聞時應該具有自己的判斷力。

在工作之後,蕭秉儀也體會到語言的學習非常重要,在學校時期要盡量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這會對之後的工作會帶來一定的便利,可以更加容易地溝通。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