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教育困境 台語教師許嘉勇勉「多說多看多聽」

0
1802
台語教師許嘉勇免多說多看多聽。(圖/取自許嘉勇個人臉書)

記者/余品潔

1980年代本土意識抬頭,語言是文化的根,為了保存台語,政府及民間組織紛紛付諸行動,永建國小台語教師許嘉勇表示,教育要跟生活結合,並多說多看多聽,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多著墨於讀寫訓練  望減少台語文盲

為了彌補台語教育困境,民間組織積極以各種形式推廣台語,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舉辦阿却(A-khioh)獎,鼓勵各台語文系所的學生用台語來做研究或是創作,研究的部分是寫論文,創作的部分則包含詩、散文、小說、劇本……,也在每月定期出版台語文雜誌《台文通訊BONG報》,為了增加可讀性,在紙本的書中都會附上光碟,臉書粉絲專業也推出有聲書,提供民眾隨身閱讀聆聽。

台語兒童繪本-偷食菜頭粿。(圖/余品潔攝)

最近這幾年更推出台語繪本讀書會,希望能夠引導大家閱讀以台語文字書寫的繪本,陳豐惠表示,李江却台語文教基會多著墨在文字、讀寫方面,是因為聽跟說大部分的人比較不會有太多的問題,但是因教育體制的關係,大部分的人比較少接受讀跟寫的訓練,希望藉此來減少台語文盲

系統性教學 推行「台語聽、說、讀、寫正常化」

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打拼30年,推行「台語聽、說、讀、寫正常化」理念,自己更有一套系統性的教學方式,她說道,台語的聲調豐富、複雜,教學中需要由羅馬拼音去入手,如果沒有教羅馬拼音、羅馬字,無法讓學員具體了解整個聲調的狀況,在教聲調的時候則會結合音樂性的東西來教學,例如,依照每個音的音調會配合DO RE MI簡譜,讓學員能夠清楚分辨每個音的差異,或是配合台語歌來幫助學習。

陳豐惠打拼30年,推行台語聽、說、讀、寫正常化理念。(圖/取自陳豐惠個人臉書)

卡通改編成台語版 納入國中小學本土課程補充教材

根據今周刊去年1212日的報導,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為國中小學本土語言課程,製作了台語版櫻桃小丸子為台語教材,字幕是標準台語漢字,也有華語、羅馬拼音字幕可選擇,在配音方面十分嚴格,所有配音必須讓日方認可,光是花輪一角,就有六名配音員試音,最後才拍板。參與的配音員說,十年前配台語,是看著華語文稿直接念閩南語,但計畫團隊成員程俊源堅持要譯成台語漢字,還請語言教師盯場,琢磨正確發音。

台語卡通-九藏喵窩。(圖/取自YouTube影片)

今周刊報導指出,同樣配成台語的還有日本NHK現正播映的卡通《少年阿貝GO!GO!小芝麻》,以及日本團隊改編為動畫的《貝貝生活日記》、台灣外銷日本的《九藏喵窩》動畫,以及原為台語發音的「卡滋幫」。

台語卡通-少年阿貝GO!GO! 小芝麻。(圖/取自YouTube影片)

台語是否該列入升學考試?

另外,陳豐惠也提出解決方法,她說,升學考試中沒有列入台語是一大影響,未列入升學考試,學生家長就沒什麼考試壓力,一旦列入學生家長才會比較重視。

不過對此許嘉勇表示,本土語言包含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台語當升學考試有它的困難,因為它不像國語數學一樣明確只有一個項目,本土語言有三個項目(台語、客語、原住民語),不過它可以換國家考試或是檢定考試的方式進行,例如公務人員、教師,有市場需求就會有人會努力,這樣才能幫助一個語言繼續傳承下去。

「台灣閩南語能力認證」 台語教職人員至少通過中高級

教育部於2010年開始辦理「台灣閩南語能力認證」,考試書寫系統以「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及「台灣閩南語推薦用字」為標準,2010-2012年不分試卷,分為入門、基礎、進階、高階、流利、精通六級,2013年起分為A(初)、B(中)、C(高)三卷,每卷再依得分細分為兩級,欲從事國中小學台語教職人員者則必須至少通過B2(中高級)。

2010年,教育部也委託成功大學台灣語言測驗中心籌辦「全民台語認證」(GTPT),每年舉行兩次,分別春季及秋季,測驗完依總分分為A1(基礎級)、A2(初級)、B1(中級)、B2(中高級)、C1(高級)、C2(專業級),起初研發「全民台語認證」的目的是,作為國中小學台語教職人員或支援人員的台語能力評量標準。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