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火旁」龍永傳承 炸出屬於苗栗的客家文化

0
488
新聞系學生李龍揆在畢展中展示其返鄉紀錄「火旁」龍文化的作品。(圖、文/李安妮)

記者/李安妮

提到台灣的元宵節球活動,直接聯想到的無非是天燈、炸邯鄲、蜂炮等等,但其實「火旁」龍是專屬於苗栗、客家人的一種元宵節慶文化,但卻很少人真正了解到這項傳統民俗活動。此次新聞系畢展展出的平面作品中,由來自苗栗的李隆揆返鄉記錄苗栗文化,實地採訪、追隨文化脈絡,探討火旁龍的民俗精神及逐漸失傳的原因,並藉由記錄下每個感動的片刻,盼這項傳統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

火旁龍為客語發音,唸作「ㄅㄤˋ龍」也就是「炸龍」的意思,以鞭炮、蜂炮炸舞龍的方式,得到「去邪迎新年」的作用,為苗栗傳統的請神儀式,呈現客家在地的獨特民俗。李隆揆提到,特別的是,火旁龍要炸的龍長得都是兇猛、撇盆大口的模樣,因為象徵要請神下來避邪、咬鬼,並祈求平安、農作物豐收,有祈福的意涵。

談到為何這項文化會逐漸沒落,李隆揆認為,在宣傳及商業模式上都很難被建立起來,因為火旁龍算是一個民族信仰,具有民族排他性,只有在苗栗的客家人對此信仰有共鳴、凝聚力,若要充分推廣及長久經營下去,須在宣傳及商業模式上著手。

他提到,一開始在與市公所接洽、採訪時,其實沒有很順利,因為他們對媒體很抗拒也很不信任,認為他們團隊努力了很久經常就因為媒體的一句話而功虧一簣了。面對受訪者直接的質疑與否定,但李隆揆堅定地回應:「不管你們遇到過哪一家媒體,對你做過什麼事,但是,我有我的專業。」而他堅定與不放棄的態度也讓市公所認同而接受採訪。

李隆揆也表示,苗栗文化的議題其實很大,可以一直深化的文化都是很有價值的,但要深入探究要投入很多時間成本。而為了做這個議題,他每天往返苗栗拍了一年,並表示未來若是時間允許的情況下,也非常樂意繼續挖掘苗栗文化議題,讓更多人認識到屬於苗栗的特色。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