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生活創辦人陸穎魚:開書店不是我的夢想

0
931
詩生活創辦人陸穎魚認為,生活就是要有外部的人參與,才會有趣、活潑、有情感,生活有別人的介入,它才會有美麗與哀愁。(圖、文/陳柏璇)

記者/陳柏璇

新聞記者必須將真實準確客觀呈現出來,詩人則是情感的創作,加入自我情緒及立場,能將記者與詩人兩個相差甚遠的工作,如此跳tone又協調的存在一個人身上,如今又多了書店經營者的角色,擁有三重身份,她是《詩生活》獨立書店創辦人陸穎魚。

詩生活陳列多元類型的詩集,吸引許多小眾讀者。(圖、文/陳柏璇)

「開書店不是我的夢想」,這是《詩生活》創辦人陸穎魚在訪談中說的第一句話,打破了詩人的浪漫,也讓人對她多了分好奇。

從香港嫁至台灣生活後,因為風情文化上的差異,陸穎魚在求職間處處碰壁,轉而在家自由接案時,讓她覺得自己與人群越來越遠,雖然有穩定的收入,內心的孤獨與苦悶感卻無從紓解,直到去年二月底,儘管身旁朋友的不支持,陸穎魚還是毅然決然創立了《詩生活》獨立書店,想要讓自己有多一點與台灣人群接觸的機會。她說:「人生就是當解決眼前的問題後,到一個時間點又會讓人發現到另一個問題。」

「生活就是要有外部的人參與,才會有趣、活潑、有情感,我的生活有別人的介入,它才會有美麗與哀愁」陸穎魚笑著說。在開店一年以來,透過與讀者的聊天,她更清楚《詩生活》是個有人情味且具有強大包容性的地方,也更了解小眾團體的想法。

陸穎魚坦言,其實自己在經營書店還是個「菜鳥」,連基本的算帳她都不是很上手,剛開店時,只要有人經過店門口,陸穎魚就會猜想他們是否會進門,若發現有人看到店內擺放著書櫃就掉頭,便會難過。現在,她笑稱,自己是以「佛系書店」在經營,以放鬆、看淡的「願者上鉤」心態,把心思放在喜歡這邊的人身上,書店反倒成了與朋友聚會的場所。

陸穎魚現在以「佛系經營」,很多事情都盡力但不強求。(圖、文/陳柏璇)

對從小就喜愛閱讀陸穎魚來說,夏宇是她的啟蒙詩人。她說,讀夏宇的詩很有新鮮感會似懂非懂地被吸引進去,書本與詩都具有超現代和前衛的風格,影響到陸穎魚在經營《詩生活》時,也想把詩與其他東西做跨界的連結,可以更大膽呈現詩多元的樣貌。

提起在香港媒體當記者的日子,陸穎魚表示,愛聊天的她在記者工作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也有信心可以把它做好。當時專題需要採訪財經相關人士,儘管財經知識不是她的強項,她也會從輕鬆的對談中找到受訪者感性的細節。陸穎魚直言,採訪過程就像是雙方在互相角力的時刻,不能覺得自己年紀小、資歷淺等而自亂陣腳或怯於發問,這樣就是不專業。

在他人眼中,陸穎魚開書店像是放棄了一個很不錯的記者職業,才能並沒派上用場。但她認為,人生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追求,現在開書店要如何與讀者聊天、交流,如果不是曾經當過記者可能拿捏不了分寸,記者對於自己去理解人生或看待事件是很有幫助的。

「美好跟悲傷是一體兩面的,它像一個手掌,手心是漂亮的,手背就是悲傷。開始擁有一些在乎的人之後,這些情感是非常棒的,但想到有一天他將會不存在之後,就算再美好的當下也會感到哀傷」,這是陸穎魚近期的人生體悟。也因為媽媽罹癌一事,讓她感受到生命輕易消逝而無力的悲傷,並認真思考媽媽在她生命中意義。

陸穎魚說,美好跟悲傷是一體兩面的,它像一個手掌,手心是漂亮的,手背就是悲傷。(圖、文/陳柏璇)

這件事也讓陸穎魚對時間更加敏感,進而在《詩生活》創辦時便預告會以營運十年為終點,想傳遞珍惜當下的概念,所有事物都是有始有終的,人不會永遠擁有一個東西,即便詩生活實體消失,在許多人心中留下回憶,也是一種永恆的存在。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