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與轉型 新媒體改變傳播環境

0
444
5位傳播業界校友受邀為銘傳大學新聞系學生分享新媒體的業界應用與職場經驗(圖、文/彭昕洋)

記者/彭昕洋、龍德成、徐嘉伶、王書馨、鄭妙湘

13日5位傳播界校友向新聞系學生分享職場經驗及新媒體在業界的應用狀況,在分享會上「顛覆與轉型」成共同關鍵詞。他們指出,不論是報紙、電視還是雜誌,網路新媒體的出現已改變既有的傳播模式,各類媒體平臺都應因新媒體的發展面臨轉型。

中央社記者的繆宗翰表示,他目前主跑兩岸新聞,依李明哲案新聞發佈為例,便可看出媒體透過網路在型態上有大幅度變化,例如大陸官方便透過微信進行直播,新媒體管道讓李明哲老婆李淨瑜依然能穿過大陸的封鎖將訊息傳達給受眾,顛覆傳統新聞產製方式。

繆宗翰說,新媒體的來襲也讓記者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對於新聞內容的基本要求不變,依然建立於「內容為王」的基礎之上,而網路訊息多且快,記者的查證工作依然不可忽視,只有親身拍攝、參與的新聞才是最可信的消息來源。

寰宇新聞臺主播蔡季伶則坦言,電視人與新媒體接觸不多,但新媒體對電視人工作模式仍有很大的影響。她以自己的工作經驗舉例:她播報新聞時會將手機帶在身邊,以便隨時收到各個媒體的最新的即時新聞,或接收外派記者的實時動態回報,這樣可以第一時間將最新的新聞動向播報給觀眾。
蔡季伶指出,目前各家電視臺流行的「即時說新聞」與上報「電競專區」一類的分眾化媒體,是傳統媒體應因新媒體發展出現的改變

而聯合報記者呂思逸則表示,入行三年,從地方到中央路線,歷經了版面縮減以及閱讀族群的數量逐年下降,感受到報紙在傳播界必須面臨轉型。

她認為,新媒體就是新的載具出現,不僅是找出一個新的說故事方式,更是要能吸引讀者。她分享了聯合報在新媒體上的技術應用,以《遷不走的火車職人魂》、《好好說再見-插畫記林杰樑走後1500天》、《致.照顧者》為例,使用VR、插畫、動畫或遊戲等技術來呈現,選材方面以空間感較重為主,也會結合議題倡議、廣告等模式進行。

她說,媒體產業就是一個每天充滿挑戰、改變的工作,新媒體時代技術固然重要,但核心仍是「內容」,她建議在大學時期打好基礎功,培養好自身的新聞感,未來在各種主題上都能做更多樣化的嘗試。
財訊雙週刊編輯栗嘉敏在分享會指出,自己在新媒體中的角色是「信息提供者」。她將提供的信息分為「靜態」與「動態」:靜態信息主要為文字、圖表,供小編整理後投放官網、社群等不同新媒體互動平臺,而平臺不同讀者樣貌也不同,就需要在標題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動態信息則是用價值的採訪內容製作短影片,為紙本雜誌的上架推波,增加銷量。

三立新聞網編輯游雅嵐,在分享會上講述新媒體對編輯的身份定位的影響。她提到編輯只要不要跟其他記者所負責的路線有所相同,就可以做採訪工作。

游雅嵐表示,她發現了近年來Youtuber、網紅等字眼在網絡上搜尋字眼日漸增加,她突然發想到以Youtuber為題做新聞報導。後來,她成功採訪到日本Youtuber三原慧悟和「快樂嬤」,雖當中都有遇到語言不通等問題,但在他人協助下還是順利完成了採訪。此後「快樂嬤」還多次傳影片問候游雅嵐,讓她感動到淚盈滿框。

最後她表示,要與受訪者當朋友建立關係,機會才會自動找上你。而「成就感」要靠自己創造出來,而不是別人給你的,所以在學校的時候要自己多嘗試,找出自己所喜歡的而奮鬥。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