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四月 20, 2024
首頁 人物 頁面 21

人物

銘報人物,人物專訪以傳播業界人士為主,如電影導演、編劇、主播、資深記者、媒體資深經理人等,皆為銘報採訪對象。

其人物專訪內容,皆由銘報學生記者親自約訪及撰寫,在銘報成立將近四十年來,採訪的人物已破千人。

梁鴻彬:將豐年社定位成農業傳播最權威的角色

豐年社社長梁鴻彬他在媒體界工作長達20餘年,2020年他接下社長的擔子,至今一年多。他說:「想把修來20年的媒體功力獻給豐年社,幫豐年社變得更好,是他現在最重要的目標。」

陳佳聰:把台灣角川打造成IP孵化器

台灣角川數位事業群營運長陳佳聰。(圖/陳佳聰提供)
台灣角川數位事業群營運長陳佳聰說,從小討厭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一樣的事情重複了幾次他就覺得無聊。陳佳聰對事物的興趣好像是小孩子的三分鐘熱度,因此他喜歡待在充滿挑戰的網路世界,每一次都有新的事物讓他去玩去克服。

配音員楊詩穎:走出舒適區,尋找自己的配音夢

有天晚上,她在睡夢中醒來,心裡突然告訴自己:「天呀!我已經25歲,是不是要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然後想到應該追求小時候想做,而一直沒有機會做的事,因此毅然放棄穩定的台電工作,當一個配音學徒,追尋她的配音夢。入行不久的她,已經在《寶石之國》、《暗殺教室》、《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等作品中聲演小角色。更在2018年底,聲演當紅日本動漫《工作細胞》中的女主角,她就是配音員楊詩穎。

曾被廣告拒於門外的創意人 魯思貞

偉門智威執行創意總監魯思貞大學時期就讀中文系,雖然對廣告充滿熱忱,但在求職時因為不是本科系生,都被拒絕於門外。20年後,魯思貞站上2021廣告節的頒獎台,拿下傑出創意人獎,她證明就算不是本科系生也能在廣告業中獲得亮眼的成績。

影視40年 導演王小棣:覺得該做的事,就努力去做

王小棣是這樣看待生命,「每個生命都有他的難題、他的夢想和他必須解決的問題,對這樣的生命感到十分不可思議。」因此不論當導演、編劇、監製等工作,都是為留住那些令她動容的畫面。

《今周刊》副總編輯兼採訪主任萬年生:「記者是受訪者和讀者之間的橋樑」

《今周刊》副總編輯萬年生去年底兼任「採訪主任」一職,工作量增加下,讓他失去了工作上的自由。他戲稱自己是「辦公室地縛靈」,但他說,他也曾是小記者,幸好有當時的長官拉拔,才有如今的他,讓他想把這個訓練態度傳承下去。

電影戲劇美術指導鄭予舜:從不設限,能做就做

「我從不設限自己的作品性質,能做就做,至少有機會。」鄭予舜表示,身為自由接案的工作者,賺錢向來不是他的初衷,厭倦了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活,他選擇出來闖蕩,用自己的專業及對美術的熱情,當個快樂的工作人!

資深廣播人袁永興:做節目最重要的是「層次」

得過6項金鐘獎座的資深廣播人袁永興,11月3日到銘傳大學演講,分享了「廣播創意與跨界應用」。他強調一則故事最不可或缺的兩項因素是「核心意念」和「素材」,而做節目格外注重「層次」,必須具備「創新」的能力,例如如何創意發想以及如何將聲音和文學、歷史甚至是科技做結合。

轉換身份 NCC委員洪貞玲仍保有初衷

曾擔任媒改理事、參與反媒體壟斷、拒絕中時運動以及太陽花學運等社會運動的台大新聞所教授洪貞玲,在去年8月上任NCC委員,對她來說,傳播市場的秩序、媒體公平競爭原則和反媒體壟斷法,是她擔任委員的首要任務,因此NCC是另一個能實踐自己理想的管道。

苑文達:面對有限資源,要利用洞察力去創造

銘傳大學於25 日邀請華苑映創總監苑文達至基河校區分享「About film production」,他表示,製作的預算永遠不夠,面對有限的資源,善於利用洞察力去創造,並找到適合每個案子的風格是每位創作者的使命。

熱門話題

本季最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