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三月 29, 2024
首頁 人物 頁面 31

人物

銘報人物,人物專訪以傳播業界人士為主,如電影導演、編劇、主播、資深記者、媒體資深經理人等,皆為銘報採訪對象。

其人物專訪內容,皆由銘報學生記者親自約訪及撰寫,在銘報成立將近四十年來,採訪的人物已破千人。

《料理‧台灣》總編輯李承宇:記者是很迷人的工作

「記者必須要不斷的學習新東西,是這行業最吸引我的地方」,《料理‧台灣》總編輯李承宇這樣說。透過記者的工作,帶給讀者新知、帶給這個社會無論是想法上或實質上的改變,都是媒體工作迷人之處。

Elly日本Now 從留學生、会社職員到YouTuber的追夢之旅

清秀甜美的外型、活潑開朗個性,豪爽大方的笑容是她的招牌,她是駐日YouTuber ―Elly。來自台中的她,畢業於北藝大戲劇系,隨後即帶著夢想前往日本生活,在地就業並成為一名YouTuber,頻道有著4.2萬的訂閱數,在旅日台灣人界小有名氣。

TVBS記者趙國涵不忘初衷 堅守記者崗位長達10年

TVBS社會組副組長趙國涵說:「記者最大的魅力,在於能夠每天傾聽不同的故事,而每次採訪都能讓她覺得收穫滿滿。」。她擔任司法記者長達10年,對她而言記者不只是記錄歷史,她希望能夠藉由記者身份報導對社會有幫助的新聞。

從電視台轉戰戲劇 客台一姊吳奕蓉表現依舊亮眼

吳奕蓉是個很特別的人,擁有15年新聞工作經驗,當過記者、主播,到後來卻轉型成為演員。現在當演員的她,希望自己是個容器,而她更把自己定位為環保容器,可以再回收。就像是她的經歷,當過記者、主播、主持人到現在的演員,她都盡力做好每一個工作,什麼身分就該做什麼事,盡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

永不放棄、挑戰權威 鏡週刊總編輯廖志成

「對每一個新聞永不放棄、挑戰權威。」這是鏡週刊總編輯廖志成秉持的信念,也是他對新聞業的期許。即便他曾經離開媒體界轉戰政治服務,但由於對新聞的熱愛,他從壹週刊離開後,跟著裴偉創鏡週刊,並接下總編輯一職。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鄭超文 盡心捍衛記者權益

記者的工作是為大眾提供最新消息,但他們往往在採訪過程中,被眾人遺忘他們也是勞工。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鄭超文語重心長地說:「記者這行業像船一樣,好的時候水漲船高,船不會碰到礁石,可是一旦水位退下去時,我們就會擱淺在那裡,唯有這個時候才發現,記者也會碰到勞動權益的問題。」這也是記協存在最大的意義。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Happy Ending 才是要帶給觀眾的情緒體驗

上映後紅遍兩岸三地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踏入電影圈成為新生代的台灣導演已走過了十餘個年頭,其實「Happy Ending」才是他最想要的,而如何讓一個悲傷的故事能有個溫暖圓滿的結局,也是林孝謙身為導演最想傳遞給觀眾的情緒。

【銘人堂】曾任前線媒體行銷總監楊忠勳:別人不動時,我快速出擊

「我常說自己是媒體皮、科技骨、數據腦、廣告魂」,曾任前線媒體行銷總監楊忠勳自信大方的說著。而擔任過記者、行銷及大學老師的他,這些看似相似卻截然不同的工作內容,全都因他「調皮」的性格,不斷挑戰自己成為一名多方位的媒體人。

ETtoday社群中心副組長陳俐潔:社群最重要就是人與人的互動、建立自品牌風格

ETtoday東森新聞雲在FB上擁有420萬粉絲,靠著一群小編們經營,當中社群中心副組長的陳俐潔,便是其中一位幕後推手。她以直白不怕得罪網友的作風,樹立自己的幽默式回覆風格,她認為:「社群重要就是人與人互動、建立自品牌風格。」

蔡南昇:閱讀一直在發生 只是方式在隨著時代而改變

走進薄霧書店,眼前呈現的布置簡單低調,就如同書店老板蔡南昇一樣。「書店或圖書館對我來說都是一個讓人容易辨認的標籤,但定義並沒有那麼嚴謹,保有一些彈性。希望在這個場所內會發生各種圍繞著閱讀的事件,這是我目前對這個空間的想法。」蔡南昇這麼說道。

熱門話題

本季最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