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四月 24, 2024

新興OTT平台 競爭電影院龍頭?學者:目標族群不同

因疫情眾多電影院受到影響,也間接提升OTT平台的使用率,以不受地區與時間限制成為現在一大趨勢。但是否會對連鎖電影院產生威脅,學者義守大學電影與電視系專任助理教授黃勻祺及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唐士哲皆保持不認同的態度,認為兩者不全然是競爭關係。

寵物網紅聲量高 周邊商品卻難賣

寵物網紅抓準民眾對萌寵的喜愛,創造出可觀聲量,然而他們的周邊商品經營上卻無法複製高人氣,銷量差強人意,在成功抓住粉絲的眼球後,如何藉此擴大商機仍是一大難題。

【衝突】光電進駐衝擊漁民權益 形成綠色衝突

光電進駐除了破壞七股當地生態,更直接衝擊社會層面,翻倍暴漲的租金造成漁民工作權受損,光電業者不負責任的態度、施工過程帶來的噪音及路面破壞也對社區居民造成困擾,加深對光電的不信任。

正確定位植物醫師 保障環境永續

植物醫師為農業界重要的新興職業,但因制度與福利短缺,導致人才不足。植物醫師蔡譯文說:「蠻多學長姐不會在植保界繼續發展,大家沒有看到很明確的出路。」過往植物病理相關科系出路,即是考公務員、農場管理,或去農藥行工作。對此,他說:「我們要找到植物醫生的定位,讓我們有必須性、不可取代性。」台灣需先完善制度,改變民眾的認同感,方可確立植物醫師的就業空間及服務價值。

七股漁電共生結與解

近半年內,七股不少光電案場已陸續完工,進入20年營運期,未來當地居民勢必要與光電共存。

多方環境影響 麻雀生態亮紅燈

麻雀對你的印象是什麼,是在公園結伴的可愛模樣, 還是成群結隊的結伴覓食與飛行?但有沒有發現,原本路上隨處可見的麻雀,最近似乎越來越少見了根據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在2020年的調查中顯示,從2009年開始,全台麻雀少了近10%,尤其以北部情況最嚴重,族群量掉了近46%,將近半以上的麻雀消失。

Podcast商業模式須更完善 小型創作者難脫穎而出

2020年被稱為台灣「Podcast元年」,截至2021年10月底,天下雜誌指出,目前台灣Podcast節目約有1萬檔。雖然節目量如此之多,但商業模式卻未建立完整,導致小型創作者因無透明的後台數據可供廠商參考,而無法有效吸引廣告主投入廣告預算。

結合OTT及解決盜版開創新局面 

影音觀看模式的轉變,使得台劇也要從電視台播放轉型到OTT平台,但盜版的猖獗卻導致OTT平台使用人數並不理想,也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突破文化差異 布袋戲走向國際

在面對網路興起與地球村的時代,許多布袋戲團為此改變演出方式或者加入新的元素。真快樂掌中劇團與新勝景掌中劇團運用科技與創新內容,為的就是讓台灣傳統文化揚名國際。

廢棄蚵殼再利用 成建材、拖鞋助永續發展

廢棄蚵殼如何處理,是相當大的問題,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邵文政攜手材料及資源工程系教授鄭大偉、助理教授李韋皞,成功讓廢棄物搖身一變成環保建材,甚至榮獲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C2C)認證,更是全球首例由大學提出且同時兼具C2C認證及專利的案例。

熱門話題

本季最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