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壹加壹》剪輯師李振鎂用節...

《壹加壹》剪輯師李振鎂用節奏說故事 讓每一幀畫面都「活」起來

記者/鄭巧薰

在YouTube頻道《壹加壹》的鏡頭前,你很難不被主持人令(Lean)與一粒(ILLY)的逗趣互動吸引目光,但鮮少人注意到螢幕背後那位讓節奏順暢、情感流動的剪輯師李振鎂「正妹」,在鏡頭背後,她選擇專注於剪輯後製,一刀刀雕琢出屬於每段影像的呼吸與靈魂。

「當我在剪輯中發現新技術時,就會覺得很開心,也會讓我一直保持熱情。」語氣豪爽而篤定,對李振鎂來說,剪輯並不只是技術工作,更是一種溝通情感的藝術。她不是在拼貼畫面,而是在幫每一段日常,找到觀眾能共感的節奏。

戲劇與新媒體之間 找到屬於自己的剪輯風格

李振鎂的剪輯之路從高中電視電影科的一次班級作業開始,當時全班挑戰拍攝街頭 free hug 影片,她自告奮勇擔任剪輯,當作品在教室裡獲得同學們的一致好評時,那股「從零開始完成一部作品」的成就感,讓她對剪輯開始產生興趣。

雖然外表出眾、台風穩健且富有表演慾,李振鎂卻從未讓自己被外界的期待牽著走。她看著電影科的同學紛紛投入戲劇表演,為了一個角色奔波辛苦時,她開始思考:「或許幕後的路更適合我發揮?」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她選擇擔任戲劇剪輯助理,將擅長的戲劇與剪輯融合,照著分鏡剪,按著劇本走,每個畫面彷彿早已被安排好路線。直到轉戰YouTube頻道《壹加壹》,新媒體的自由度讓她重新學會「聆聽素材」。

她說:「新媒體不像戲劇有那麼多框架,有時候反而像是一種挑戰。」她會觀察、模仿自己喜歡的創作者,甚至是跟讓她好奇、有故事的人交流,把欣賞的節奏、語感、畫面消化,不僅能激發出全新的剪輯靈感,也逐漸摸索出自己的風格。

在《徒步台北》系列中,她刻意保留現場音、留白與自然節奏,讓觀眾在寧靜的城市中感受到創作者的陪伴感。從快狠準的短影音,到沉穩細膩的長影片,她慢慢找到屬於李振鎂的剪輯步調,像散步,像呼吸,不急不躁,卻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我一直覺得,剪輯師有點像魔術師。」她的聲音帶點驕傲,走出聚光燈,站在鏡頭後,李振鎂用一雙看見細節的眼睛,替每個畫面注入溫度、替每段故事找到呼吸的節奏。 (圖/擷取自李振鎂Instagram)
鏡頭後的隱形魔術師「真實」的剪輯哲學 保留那些不完美

曾經,《壹加壹》令(Lean)習慣剪去卡詞或與一粒(ILLY)的鬥嘴插曲,讓畫面更流暢,但剪著剪著,李振鎂漸漸明白:「那些爭吵、停頓、插科打諢,其實會讓觀眾覺得有趣,因為那都是真實日常的一部分。」她選擇保留那些不完美,反而讓觀眾更容易產生共鳴,螢幕前的人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創作者,更像日常中親近的朋友。

「我一直覺得,剪輯師有點像魔術師。」她帶點驕傲地說:「同樣的素材交到不同剪輯師手上,故事也會截然不同。」然而,當剪輯從熱愛變成每天都要面對的高強度工作,靈感的空窗期也伴隨而來。她坦言,有時真的會卡住,剪什麼都覺得不對。

她笑著說:「我會去散步、看窗外發呆,或乾脆滑個手機,什麼都不想。」語氣裡沒有挫敗,反而多了一種早已和這狀態和平共處的自在。與其逼迫自己,對抗卡關的方式,她選擇給大腦一點氧氣,讓思緒離開畫面與聲音。

從戲劇到新媒體,李振鎂表示,她從未真正「不適應」過。學生時期她便習慣用VLOG紀錄生活,轉型反而像是回到熟悉的創作本能。更幸運的是,她遇上一個讓人安心發揮的團隊,她說:「老闆跟同事都很好,沒什麼框架限制,我才能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

她也為未來悄悄立下新目標:「希望有一天,老闆可以完全放心讓我去主導創作。」將新媒體與戲劇融合,嘗試更多跨界敘事形式,甚至挑戰導演角色。走出聚光燈,站在鏡頭後,李振鎂用一雙看見細節的眼睛,替每個畫面注入溫度與靈魂。鏡頭裡的創作者光彩奪目,而畫面背後的她,正在用節奏說故事,讓每一幀畫面都「活」起來。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