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水雜誌》總編輯羅融:想做一本大家都收藏的雜誌

0
1669
從蔡英文幕僚轉變為《新活水雜誌》總編輯的羅融表示,想要做一本讓大家都能收藏的雜誌。(圖/張慧萱)

記者/馬聖傑

2017年復刊至今的《新活水雜誌》儼然已成為全台「最敢的雜誌」,隨著紙本雜誌的式微,新活水透過轉換風格、報導當前社會議題,帶給大家需要且一定要知道的事情。「舊」活水演變成現在的「新」活水,在2019年勇奪出版社大獎《金鼎獎》多項榮譽,新活水總編輯羅融說:「想要做一本讓大家都收藏的雜誌」。

《金鼎獎》評審對於《新活水》的評語是,「改版後的《新活水》以專題方式呈現臺灣地下藝文攻佔主流的路徑,大膽的表現形式與內容呼應,有如60年代以降臺灣人文雜誌優良傳統的一次文藝復興。」肯定編輯團隊的努力,建立雜誌新風格、注入「新活水」,但也給了羅融下一個繼續創新的使命。

蛻變後的《新活水》以深度議題內容及大膽設計風格,奪下2019年金鼎獎多榮譽。(圖/翻攝自新活水臉書)

處在推動傳統雜誌「文藝復興」階段的羅融,原先為蔡英文幕僚,面對身份轉換,她表示,其實沒有差很多,她將總編輯的職位比為廚師,要了解一道菜加什麼料才會更加美味,更要知道當令食材有哪些。

許多人認為《新活水》在得獎後走向高峰,但羅融談到,真正的高峰還沒來,因為自己做的雜誌還是處在同溫層,在路上隨便詢問一個人,或許還是不知道它的存在。

羅融說:「除了把議題做的深、做的寬,推廣給更多人知道外,自己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其中不同的雜誌主題,也會邀請不同的客座主編,汲取不同的聲音,羅融保持著開放的想法,希望藉著關注台灣社會不同議題的人,都可以有機會一起編雜誌,而不是關起門來自己做,因為「新活水是整個社會的。」

談到紙本雜誌的創新,羅融的用心隨處可見,不管是議題的選材,或是與設計師討論出來的內頁設計,都讓讀者感受到這是一本「不一樣的雜誌」,藉此吸引年輕族群,讓讀者一窺事件全貌。對於讀者給新活水的評價,羅融也笑說:「他們每次都會好奇下一期的主題會是什麼。」

《新活水》2019年9月號以香港為主題,從香港文化切入,進而了解香港精神。(圖/翻攝自新活水臉書)

羅融以新活水《點解香港》為例提到,「當時團隊也有做出質疑,他們認為新活水不是以『台灣為本』嗎?做香港這個主題會不會太奇怪?」但她認為,香港離台灣相當近,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實在難以讓人忽視,希望透過雜誌讓大家關注應該要關注的事情。

談到《點解香港》羅融更進一步點出紙本雜誌所帶給她的深刻感受。她說:「在日本辦活動時順勢的帶了幾本雜誌過去,雖然日本人看不懂中文,但仍然以購買雜誌的方式支持香港,這時讓她感受到國界、文字及語言的距離其實沒有那麼遠,這也是讓她覺得比較感動的事。」

面對多種社會議題及不同的聲音,要如何突破同溫層?羅融說:「比起突破同溫層,為何不擴大同溫層?」

羅融面對自己的總編輯生活表示,自己在做文化雜誌需要大量的文化消費,所以除了要和文化圈的人對話之外,更要關心社會、公共領域。

羅融說:「很多人會覺得新活水很敢玩、很有資源。」但《新活水》僅簡單突破一般人對雜誌的既定印象,創造出屬於雜誌的文藝復興,在有限的資源下,它不僅帶出創新的雜誌風格,希望透過文字帶出社會不同的聲音,繼續往下一個世代前進。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