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Happy Ending 才是要帶給觀眾的情緒體驗

0
910

記者/陳彥儒

上映後紅遍兩岸三地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導演林孝謙,踏入電影圈成為新生代的台灣導演已走過了十餘個年頭,其實「Happy Ending」才是他最想要的,而如何讓一個悲傷的故事能有個溫暖圓滿的結局,也是林孝謙身為導演最想傳遞給觀眾的情緒。

所以林孝謙在台藝大研究所時的畢業製作《自由大道》時,就一直秉持著這樣創作理念。他說,作品內容本來就打算改編自新聞報導,但無奈過於殘酷的寫實內容讓他煞費苦心,當下他轉念一想,「不如把這樣沉重的背景改編成溫馨的故事吧」!想不到自己的這份堅持,作品不但獲得台灣金穗獎首獎等多個獎項,同時也開啟了屬於自己往後的創作之路。

因為對他來說,用一個和緩的方式引導人們理解劇中的涵義,反而比用恐怖震撼的內容刺激觀眾的感官更讓他覺得滿足,就如同《自由大道》和《街角的小王子》兩部皆改編了沉重的內容,但一反令人心痛的事實,轉而加入不同的感情元素,讓電影能夠飽含寓意,又有個溫馨的過程與快樂的Happy Ending,這也是林孝謙樂於帶給觀眾感受的情緒體驗。

七年級生的他,生長在日劇與好萊屋電影歌頌愛情的時代下,其中電影《鐵達尼號》是他深切感受到電影魅力的開端。豐沛的情感劇情及優秀的人物刻劃,讓還是學生時期的林孝謙多次進電影院觀賞,同期的《侏儸紀公園》更是讓他體會到電影特效動畫的震撼,在兩部經典作品的影響下啟蒙他踏進電影產業的想法。

因此,林孝謙繼《街角的小王子》、《台北愛情捷運系列電影》等多部純愛作品,與近期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一作後,溫婉細膩的日系創作風格成了眾人對他執導作品的第一印象。

談及療癒系導演的這個稱號,林孝謙露出靦腆的笑容說:「我只是單純的依照自身的個性與想法表達呈現每一部作品」。而對於定位,他其實剛開始就沒有特別設立一個框架,反而是隨著作品累積的越來越多後才慢慢發現,原來這就是林孝謙獨有的敘事風格。

走入片場,相較傳統威權式的導演,林孝謙逗趣的說,他採用的是放任派的執導方式,選擇用一個比較輕鬆自由的風格,比起自己一個鏡頭一個動作去要求,創立一個良好的空間讓演員和劇組們發揮是他偏好的進行方式。

尤其是對於演員間的溝通,他進一步補充道,會特意創造好所謂的「記憶點」,可以幫助演員和劇組作情感上的切換,而非傳統的事前口頭溝通,這樣才能夠讓演員在整齣戲的演出更加真誠自然。

除拍攝多部以傳統愛情為主軸的電影作品以外,林孝謙也沒有放棄自己對於其他不同類領域的嘗試。尤其在《五星級魚干女》一片中嘗試挑戰幽默瘋狂的喜劇風格是他很大膽的一次挑戰,同時他也跨足音樂界嘗試歌曲作詞與MV的拍攝,甚至參與金曲獎擔任評審增加自己的歷練與見識。對於他來說,這些經歷都是不同面向的練習,同時是嘗試展新想法的大好時刻。

有閒暇之餘,林孝謙也會大量的閱讀進修。他提到,不單單只是一般的書籍內容,也會特別挑選其他導演的自傳或是筆記,例如香港導演彭浩翔的自傳,或日本鬼才編劇橋本忍先生撰寫的《複眼的印象》,書中提到與導演黑澤明在寫劇本時遇到種種困難與如何突破的過程等,這些都可以幫他了解其他導演是用甚麼樣的心境與方式來拍片。

對於有興趣想要成為導演的學生,他更是直接的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必須是一個善於分享的人,如果連自己的朋友家人都沒辦法坦率的分享心境與情緒,那肯定沒辦法是一個好的創作者。」

倘若要為導演這個工作下一個註腳,他強調,「真正的執導和創作是全面性的工作,而非單一的練習,唯有虛心的學習每個細節才能蛻變成自己理想的樣子」,而自己未來也會持續嘗試挑戰拍攝情慾片或是鬼片等不同類型的作品,從中學習有別於以往的拍攝手法,在創作這條長路裡持之以恆的前進。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