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奕鈞
「沒有被看見,可能是你還不夠努力。」這是YouTube頻道《漁樂爽報》主持人蕭閔虔「阿克」對所有懷抱夢想之人的回應。阿克用鏡頭記錄下熱愛的釣魚日常,鏡頭前他說話自然不矯作,笑點不多卻接地氣,總能讓觀眾默默點頭或會心一笑。阿克相信真誠比包裝有力,靠著一次次現場磨練,他慢慢建立起專屬於「阿克式」風格的《漁樂爽報》。
YouTube 頻道《漁樂爽報》主打「真實」與「實用」,內容涵蓋釣點分享、釣場觀察、釣魚倫理與釣具實測等,阿克親自帶領觀眾一起下竿、踩點,實地感受釣魚的過程。他說:「我不是教大家怎麼釣才會中,而是讓大家看到我怎麼失敗的。」比起將影片剪輯得乾淨俐落,更多的是保留風吹汗流、天候不穩,甚至一無所獲空手而歸。《漁樂爽報》雖然設備簡單,但他記錄下每一次錯誤、每一點收穫,只為了讓觀眾少繞一點路,也讓許多釣友覺得「真」、「有共鳴」。
在這之前,多數人熟悉的阿克是三立節目《寶島漁很大》的前主持人,總能掌握節奏、自在應對突發狀況,與來賓互動自然親切。很難想像他曾是一名朝九晚五、生活規律的工程師,雖然收入不菲,但阿克的心裡其實住著一個熱愛表演、大自然的靈魂。
他利用閒暇時間拍攝廣告、電視劇,每逢假日就背著釣具往釣場跑,他說:「雖然工作穩定,但心裡總覺得這不是我想做一輩子的事。」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股市、經濟低靡,雖然工作未受波及,卻讓他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一個節目的試鏡邀約,為阿克帶來了機會。當時《寶島漁很大》節目組急需新血,導演腦中瞬間閃過不怕生又熟悉釣魚的阿克。那次試鏡後沒人想到,一位工程師能撐起一整檔實境釣魚節目,也讓阿克展開釣魚外景主持的生涯。

對阿克來說,釣魚節目的魅力從來不只是「魚有沒有上鉤」,而是一整天與人、與自然的真實互動。他形容每次拍攝都像是一場冒險,開船出海風吹日曬雨淋,更別說一整天沒收穫,所有突發與等待才是節目的日常,阿克補充說:「所以反應都是真的,沒有劇本、沒有設計,怎麼應對就怎麼播出,跟棚內節目很不一樣。」也因為這份真實,才讓觀眾感受到畫面背後的溫度與人情味。
這些年來的拍攝經驗裡,讓他最難忘的是一次遠赴中國外海釣魚的外景。原訂四天的拍攝行程,到第三天仍毫無漁獲,正當大家士氣低落時,隔天清晨竟意外發現一具海上遺體。阿克說:「依當地習俗,若見大體不救,恐將帶來厄運。」在掙扎片刻後,最終他們仍選擇留下協助通報與打撈。
再次啟程後,主持人白雲隨手一甩竿,竟釣起當集節目的目標,一尾超大的「下課魚」,更陸續釣上多尾大魚,阿克笑說:「白雲哥平常其實不太釣魚,那次大家都說是有福報。」他認為,一場外景拍攝的價值,不只在畫面精采,更在於如何回應突發狀況、對待現場的人事物,而每一次的選擇與結果。這也正是他釣魚人生的縮影:「不確定、沒劇本」,但只要用心應對,就如釣魚自有收穫。

節目停播後,阿克依然沒有放下釣竿,開始用手機簡單記錄每次的釣魚經歷,並上傳到YT頻道《漁樂爽報》,沒想到吸引許多釣友留言互動,甚至開始敲碗更新,阿克笑說:「本來真的只是當興趣玩,結果突然有流量,就想說,不然來試試看。」
轉向自媒體的阿克仍堅持一人拍攝、一人剪輯,且不包裝、不掩飾,不但要同時顧鏡頭、顧魚線,一支10分鐘的影片要長達幾天拍攝、1至2週後製,阿克坦言:「這頻道沒有劇本,但也沒有退路,能走到現在,就是慢慢修、慢慢改,觀眾要看什麼我就去試。」

在阿克心中,釣魚從來不僅是節目素材,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與自然共處的態度。他始終相信節目的影響力在於喚起人們對這片海的理解與尊重。「凡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是他的座右銘,也是支持他一路走來的信念,在這條沒有腳本的路上,他選擇以熱情為帆、努力為槳,真正的收穫,不在魚竿,而在每一次堅持之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