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惡》製作人林昱伶 帶著熱忱踏出舒適圈

0
2100
製作人林昱伶說:「培養年輕人是我的夢想之一。」圖、文/陳樂珊

記者/陳樂珊

走進工作室,映入眼簾的人,帶著粗框黑眼鏡,旁分短髮,談吐生風,她是大慕影藝的負責人,也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林昱伶。工作室裡幾乎都坐著新一代的年輕人,整體氛圍明亮舒適,偶爾還會蹦出兩隻小貓咪。在這輕鬆的環境裡,打破了以往埋頭苦幹上班族的刻板印象,這是林昱伶工作的地方,也是她跳出舒適圈後所成立的公司。

「培養年輕人是我的夢想之一,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個夢想,是因為前人給予的幫助,現在也要以此為方向。」林昱伶推了推眼鏡,不疾不徐的說起人生中啟發她的貴人。踏入大慕影藝之前,她看過娛樂圈的起起落落,憶起當年自己身為藝人經紀人長期在幕後操盤,幫助有才華的年輕人發光發熱。

她說,大約在6年前受到大陸友人積極勸說,並邀約一同合夥開公司,雖然自己並不是那麼容易踏出舒適圈的人,但在友人屢次的鼓勵下才離開原本公司。

「當時也覺得自己過得太舒服,想踏出舒適圈闖一闖。」林昱伶娓娓說道。於是成立大慕影藝並投資電影及電視作品,走向製作人之路。雖然最後和朋友並沒有合夥,但卻讓她踏出原本舒適圈,也感謝當初友人的激發,才能造就現在的她。

林昱伶眼神時而轉動邊思考的說,另一位啟發她的則是綜藝教父黃義雄先生。她表示,在大陸當經紀人時,是黃義雄先生帶她一起合夥開公司,教她經營公司與管理,其實人生中每個階段都會出現貴人,都能從他們身上吸取經驗。

大慕影藝負責人林昱伶 圖、文/陳樂珊

這樣的過程並不是一個錯誤,而是一個開關,撬開了她的心,也撬開了她影藝的進路。

林昱伶創業的感受也詮釋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身為製作人的她也從作品中呈現出專業且細心的一面。林昱伶說,《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療癒」的電視劇,身為掌舵者的她,激勵團隊達到目標是她最大的責任。

她談到,記得有一次,電視劇已定剪,但色調的部分在每個人手機上呈現都不一樣,她覺得還是少了些什麼,所以決定再修改,很慶幸的是大家語調不帶批評的完成了,即便有意見都因為團隊向心力足夠很快就能解決,而不是沈浸在自己作品有多麼的棒。

至於拍攝如此爭議性的話題,播放過程中難免會引來多方面的批評。林昱伶則保持開放的態度表示,作品呈現後剩下的就交給觀眾,面對批評一定要吸收,同時也要學會如何消化。她坦然的開玩笑說:「一部電視劇如果沒有人批評,好像也不太好吧。」

她補充說:「戲可以走到哪裡,都是創作者的努力」。臉上總是露出淡淡的微笑,描述著製作過程點點滴滴,至於《我們與惡的距離》給她最大的收穫,她則表示,從前期製作到後期的作業與行銷宣傳,可以和心目中很棒的人才合作,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面對苦難,有些人會選擇逃避,而林昱伶則義無反顧地面對。在傳播圈裡,她曾經因利益的問題而遭到友人的背叛。林昱伶回首過去說:「療癒自己的方式是唯有把自己變強大,證明當初的堅持是對的,那就足夠了。」

說起舒壓,林昱伶平時也喜歡和三五好友一同小酌幾杯。小酌幾杯,並不是喝到爛醉如泥、酩酊大醉,而是「療癒」自己的另一種方式,藉由酒精讓她紓解片刻的壓力。她也說,空檔的時間會安排旅行,每次都會利用旅行把該看的戲或書消化完,在不同的國度放空自己。但這一兩年,因為忙碌於工作,安排旅遊的頻率相對減少。

她提到,「工作超時」、「薪水微薄」是媒體工作常常被貼上的標籤,雖然過程中常常很容易進入厭世狀態,比較容易對一塵不變的事情感到厭倦,但她堅信年輕人都很有才華。

所以她也想送年輕人的一段話,林昱伶說:「做你喜歡的事,並保持你的熱誠。」即使迷茫或熱情消減,也要透過一本書,一部電影找回屬於自己的熱誠。

採訪結束,林昱伶抱起工作室的貓咪,與它玩耍,也請現場員工協助進行平面拍攝。她開玩笑的說:「你有女朋友,應該很會拍照吧,拍得好看點哦!」這樣輕鬆且愉快的氛圍瀰漫在整間工作室,這就是大慕影藝的日常。最後,林昱伶給記者一段話,那就是「一起加油,變強!」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