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潔映
全身灰的休閒服,略顯孩子氣的後背包,初見《返校》編劇簡士耕,他踩著輕快的步伐走來,一如他在人生道路上,不急不徐,帶著最初對電影的那份喜歡,偶爾跌撞,卻不曾遺忘。
2019年《返校》以多項大獎橫掃56屆金馬獎,而頒獎典禮上缺席的編劇簡士耕,早在十六年前,就以代表作《危險心靈》入圍金鐘獎,同時也是《貓的孩子》、《紅衣小女孩2》等熱播影劇的幕後寫手,為許多台灣導演、監製所器重。
簡士耕說,《返校》之所以會引起熱潮,主因在於電影主軸「白色恐怖」是在台灣發生的故事,這段歷史根植在台灣人心中,如電影中的司令台、學校教室後方的國父照片,都是威權時代的象徵,電影將這些場景呈現出來,用畫面及情節細膩描繪早期的台灣,相較一般題材更容易引起觀眾共鳴。
情感是簡士耕最初刻劃這部電影的基底,也是核心。但在創作過程中,他發現自己不善於描寫情感,因此不斷迴避,試圖把師生戀藏在故事情節下。他說:「但我後來發現這根本藏不了,所以就找了傅凱羚(《返校》編劇之一)進來,她比較細膩。」再加上以效果及遊戲情節為主軸的導演徐漢強,三種個性、風格截然不同的人撞在一起,有激烈爭執,也會有意想不到的發展、收穫。簡士耕像是兩人的中和劑,一來一往之間,擴充了自己的眼界,也提升作品的價值。
換位思考 期望故事觸動觀眾
「我提了一個殺貓的企劃案,結果就過了!」作品多產的簡士耕,在2019年也寫出了探討家庭教育議題的小說改編劇集《貓的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影集)。這次的創作帶給他截然不同的體驗,在拍攝主角失控要掐死媽媽的橋段時,整個劇組同時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把每一個人牽引在一起,共同完成這部作品。他說:「這種力量,在我當初寫劇本時也有感受到,好像是上天賦予我一種力量,想透過我在作品中傳達一些什麼。」
他知道這個世代下的人百百種,生命經歷不同,眼界不同,想看見的東西也不盡相同。每次創作,簡士耕都以服務觀眾為宗旨,希望作品能走進每一位觀賞者的心裡。簡士耕說:「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橋樑、中介者,更想把自己放在一個先知、祭司的位置。」說話的同時,他眼中閃耀著光。
成長經歷加上對台灣家庭教育扭曲的深刻感悟,《貓的孩子》裡,那個被環境逼瘋而去殺貓的主角鍾國衍,在簡士耕心中慢慢有了雛形,如同劇中的台詞:「繼續崩壞吧,反正我們永遠也離不開」。他認為,把書讀好這件事,好像已經深深的根植在每個家長心中,成為孩子無法逃離的魔咒。因此他透過戲劇,訴說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試圖向社會控訴,也給大眾警示。
編劇生涯的著力點
簡士耕與電影的連結,最早要從二十多年前說起。那一年,他準備升高二,正為著選類組苦惱,焦慮的他開始禱告,急著想請上帝指示一盞明燈,突然間一個聲音迴盪在耳邊:「簡士耕,你喜歡什麼?」他怕旁人不信似急著說:「真的!我真的有聽到那個聲音!我當下唯一的想法就是,我喜歡看電影。」在面對人生抉擇時,這是他最真實的答案。後來,這樣的聲音再也沒出現過,卻在冥冥中,引領著他,無畏無懼走到現在。
簡士耕是個堅韌又幸運的人,正式進入職場前,他參加了好幾次優良劇本獎,也報考了南藝大電影研究所,雙雙鎩羽而歸。後來,他決定投靠商業,在104人力銀行上應徵編劇,就這樣被找去寫玫瑰瞳鈴眼。
他把自己寫的第一個老兵與外籍新娘的紀錄片劇本拿來翻拍成玫瑰瞳鈴眼,讓原本較沈悶的劇情化身為絕命大逃殺的故事,他睜大了眼興奮道:「我發現我寫得好快樂!」真實的他,骨子裡是奔放的,擁有藝術家的善感特質,卻跳脫沈悶的既定印象。
同時,他也不停改寫以前的劇本,並投稿比賽,終於在2008年以《初戀紀事》獲得第31屆金穗獎優良電影劇本獎,也成功讓他錄取北藝大電影創作研究所。簡士耕是這樣想的:「想放棄之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然後就會成功。」
私下聊起電影的一切,總是滔滔不絕。就讀北藝大研究所的第二年,他被導演易智言看中,找去拍了紅極一時的《危險心靈》,入圍了42屆金鐘戲劇節目編劇獎,讓他漸漸在影視圈浮出水面,這次的經驗也改變了簡士耕對創作的眼界,「易導讓我知道,最好的寫作不該依靠技巧,更重要的是故事的感動及創作背後的意義。」簡士耕眼神中帶著滿滿的感謝說道。
簡士耕很感謝自己生在這個時代下,無論是觀眾、創作者或政府,越來越多人願意為這個產業盡一份心力。他說,創作與自信是成正比的,唯有從市場得到反饋,創作者才有動力繼續堅持。
對於電影的大環境,簡士耕有著與他人不同的願景,他認為,市場第一眼看到的大多是導演,幕後的編劇時常被忽略,他希望藉著自己的出現,讓觀眾更看重劇本創作。聊著聊著,簡士耕有些忿忿的說:「我原本是很憤世忌俗的人,覺得單靠自己的力量沒有辦法去改變大環境。但這些年我的作品漸漸被看見,我發現自己好像也有一點力量了。」
生活的每一個變數,都是試煉,也是緣分,訪談過程中,簡士耕像個大男孩般,不時笑瞇了眼,但他心中卻比任何人都執著,好像永遠有著兒少時的那份天真及義無反顧,無論未來怎樣瞬息萬變,他都會像十幾年前受挫那樣,告訴自己:「每當我想放棄之前,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