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媒體」的後勤部隊 陳璽尹追求正確的科學新聞

0
903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執行長 陳璽尹。(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記者/吳冠廷

今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4月公布兩份報告,吸引全世界都在關注氣候變遷議題新聞,台灣也不例外,以往記者都得靠外電或是翻譯獲得資訊,但在今年有一個組織提供最準確、即時的訊息給記者,這個組織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其中最為核心人物是執行長陳璽尹。

陳璽尹說,這是她和組織4年來最值得驕傲的事,往年台灣記者要獲得這些資訊都必須下一番功夫,而今年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與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熬夜翻譯IPCC的兩份報告,邀請專家共同召開記者會及發布新聞稿,讓記者可以拿到第一手中文的相關資訊,協助媒體省去翻譯的時間,讓他們在最短時間內可以訪問國內專家,又同時報導重要國際資訊。

SMC的日常之一是位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舉辦記者會。(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原名為新興科技媒體中心,是為了讓科技新聞更具真確性所創立,今年(2022)才從科技部的計畫中獨立出來,四年前的陳璽尹剛從英國唸完博士後返回家鄉,聽聞這個計畫是為了建構台灣的科學新聞環境,因此加入組織。

在唸博士班前,陳璽尹曾在商周出版當過編輯,負責科普書,但在過程中對科普書呈現的方式感到很不安,過於簡化的科普內容很容易誤解,譯者翻譯的時間壓力、科普書市場小,最終在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下,離開出版社,她回憶當時無奈地說:「當下的我覺得很可惜,能改變的卻很少。」

如今的她以執行長的身分帶領團隊,給予記者過去無法獲得的協助,建立起一套「科學」、「媒體」不同文化能結合的溝通模式。

陳璽尹說,科學家把研究直接告訴民眾的有限,要透過說故事的人轉譯才容易理解,同時,也需要一個中介者,才能確保新聞兼具正確與有趣,而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是那座溝通橋梁,也是一個後勤部隊,肩負起讓科學新聞正確、可信任的責任。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舉辦SMC TALK,執行長陳璽尹唯講者之一,為大家介紹其他國家的科學媒體中心。(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回想起SMC接到的第一通電話,陳璽尹笑說,曾經有一位記者在夜市急著尋找專家解答老滷汁會不會致癌,但現在已經不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奇怪問題,參考SMC資料和選題的記者變多,漸漸就有好的科學新聞出現。

從科技部獨立出來後,一切都得靠自己,現在位於中正紀念堂附近的一間小小辦公室,轉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的門映入眼簾,整體乾乾淨淨沒有過多擺設,只有一張大會議桌及寫滿未來目標及科普知識的白板,團隊雖然人數不多,背後在做的事卻十分有意義,與其等待別人去改變環境,不如堅守在自己的職務上,為台灣科學新聞默默耕耘。

像這樣似是而非的最新研究新聞,「英國數據爆料:接種三次疫苗的兒童死亡率竟是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的 303 倍」,依舊充斥在網路上,不過陳璽尹仍然有一個願望,她希望: 「在台灣有醫藥、環境、科技線記者,唯獨沒有科學記者,希望有一天媒體環境是有空間培養科學記者,聘請他們寫好的科學新聞。」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