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眾不同 辭典App詞彙難齊一

0
368
前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老師林寶貴,致力特殊教育多年,她表示,常用手語辭典APP下架相當可惜。(圖/陳維婷)

記者/黃詩妤

為了提供聽語障者一個更優質的學習環境,臺灣有許多手語翻譯不同的協會,民間與政府也相繼研發出手語教材及App。臺灣師範大學和教育部於2015年合作開發出「常用手語辭典App」,其中包含基礎詞彙、日常會話及影片,但成效卻不如預期,因為沒有足夠的管道來繼續研發,因此,在2020年2月面臨下架,3月1日起改由教育部線上管理。

此外,2008年中正大學的手語研究群也研發出「臺灣手語線上辭典」網站,除了提供民眾查詢手語資料,另外也特別製作App,包含IOS及Android版本,但卻因為沒有定期的更新,導致辭典使用率不高的問題。

管道資源不充足 手語App遭下架

前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老師林寶貴,致力於特殊教育相關領域多年,擁有17年教育部手語專案計畫主持人的豐富經歷,不僅參與常用手語辭典開發的過程,同時也是臺灣手語翻譯協會的催生者。針對常用手語辭典App被下架,林寶貴認為,長年以來,台灣教育部的承辦人員及長官不斷更換,沒有固定的管道持續推廣和研究,是造成常用手語辭典App面臨下架的最大因素。

林寶貴提到,臺灣早期受到他國統治時期,各方傳教士進入臺灣傳教,手語逐漸分歧,因為臺灣北中南地理位置及習慣的差異,大家對於手語的比法各自堅持己見,為了溝通協調出一個大家都滿意且可以接受的結果,常常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神討論,甚至一個單字都有可能花上兩天兩夜才能得到結果。

談到App遭下架的問題,林寶貴表示,相當可惜,1975年時整個App裡面建置的單字詞彙不到800個,隨著她的加入,持續新增至4500字,2007年達到9000多字,直到下架前,多達15424個單字。

林寶貴也說,編制教材及畫冊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參與和貢獻,App裡面從簡單層面的詞彙、日常會話到進階版的內容,其中還包含中英文對照字義,15424字的詞彙得來不易,這是一種對於聽語障者的尊重,也是這些專家、學者們對特殊教育界的一份心血。

手語翻譯協會理事長魏如君提到,由於教育部及民間的手語出版品較少,所以官方推出的常用手語辭典App,也曾是一個非常好用且普及率非常高的App,可能因為維護成本的關係,加上後續沒有人員繼續承接,而導致App無法使用。

魏如君說,中正大學的臺灣手語線上辭典收錄非常多詞彙提供大家查詢,也成為特教人員與孩子溝通的管道。需要教導新單字時可以參考,基本的詞彙在辭典裡都可以找到,對於初學者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工具。

線上辭典難呈現 聽語障者使用低

曾經參與中正大學臺灣手語線上辭典製作的助理李信賢表示,目前臺灣手語線上辭典僅收錄一位聽語障者的比法,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習慣,可能無法完整呈現臺灣不同地區聽語障者之多元手語習慣。

林寶貴及手語翻譯員邱湘淩皆提到,手語相關教材和程式大多數主要給聽人使用,也就是啟聰學校的老師及聽語障者的家人,聽語障者之間擁有他們自己溝通的方式,因此較少會使用手語相關教材。

林信賢同樣認為,手語教材收集主要為常用的基礎手語,因此翻譯員使用線上教材的機會不多,主要是初學手語者、對手語有興趣者、缺乏手語學習資源者,才會透過網路搜尋。

教材需不斷更新 提供平台齊交流

提及是否會因為App沒繼續更新而降低學習意願,臺中啟聰學校秘書蕭明華表示,學校老師們會把各種線上手語教材或App介紹給學生,手語要如何呈現,線上的資源都會是聽語障學生們的一個參考來源。

目前常用手語辭典App的下架,葉宗清表示,常用手語辭典就如同國語辭典一樣,必須要定期更新,對於需要學習手語的人來說是很好的工具之一,但老師在參考辭典時不會原封不動的將比法做教學,而是依照課程做不一樣的解釋,線上辭典或是App程式等等,都是幫助他們互相學習交流的方式之一。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