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再造輝煌 須展現創新與智慧

0
538
2004年至2015年台劇出口中國及日本的數量趨勢圖(資料來源:臺灣經濟研究院)

記者/林文秀、陳丹茜、黃嬌嬌、杜婧君

台劇在2000年開始走向中國甚至亞洲其他地區,《命中注定我愛你》、《我可能不會愛你》這些電視劇也曾掀起收視高潮,但之後的台劇製作陷入了資金短缺、劇種單一、人才流失的困境,使得影視圈長期士氣低迷。

在台劇風靡亞洲的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在購入台劇的版權進行播放。2009年,台劇出口中國及日本的數量接近有35部,但之後幾年卻每況愈下,2011年出口中國的台劇更是只有5部。海外版權收益減少,幾乎沒有人願意把資金投到不會回本的產業,台劇製作成本也因此而不斷壓縮。植劇場系列製作人廖健行說:「把最好的故事給出價最高的人,這是很正常的市場法則。」製作成本下降成為了台劇無法創新的一大原因。

廖健行表示,韓劇剛引進台灣時,大多是鎖定婆媽族群為題材的連續劇,直到1999年後,八大電視與緯來電視重點經營韓劇,邀請韓星來台宣傳,一炮打響了知名度,使台灣觀眾對韓劇有了好奇心。之後的幾年陸續出現各種各樣的題材和類型,開創出它們在亞洲有很好的版權市場收益,重要的是韓國很注重創意。如今觀眾口味越來越多元,僅靠愛情偶像劇難以滿足觀眾,創新是台劇目前最需要的。

銘傳大學新媒體暨傳播管理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張舒斐說,台灣有許多製作和工程設計方面的人才,在經濟不景氣時被資金充足的中國挖角,但大部分民眾不知道的是,早在前幾年,這些人才已經回流回台灣了。她舉了韓國KBS電視台藝人被中國挖角的問題為例,每當有一個完成訓練的藝人紅了就被中國挖走,沒過幾年又回流,這個嚴峻的問題在剛開始時,KBS已經警覺,並派記者到處採訪業者等相關專業人士,希望找出問題及解決方法。但反觀台灣,在人才都去中國的時候才後知後覺,而現在人才們回流台灣了,也沒有意識到背後意味著什麼,憂患意識不足是導致台灣影視市場式微的根本原因。

台灣影視圈一度陷入了人才流失的窘境,廖健行對此認為,原先懂得製作和經營的人因為市場低迷而離開台灣求取生存,導致產業傳承的中斷,即便以後想重新再做這件事情,人才已經外流出去,台灣年輕人也沒有機會得到磨鍊,整個人力資源的負面循環就沒有辦法停止了。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