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新勢代共融】游昀芳:我有...

【新勢代共融】游昀芳:我有兩種童年 一個在台灣 一個在中國

記者/鄭毓昕

就讀銘傳大學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大三的游昀芳從小就跟中國東北有著深厚的連結,她說:「出生八個月大時就坐飛機回東北的姥姥家。」雖然在台灣成長,但中國東北遼寧文化早已融入她的生活,成為她的一部分。

她的母親在2001年從中國撫順嫁來台灣,而游昀芳則是在台灣出生,但生活從不缺少東北的氣息,她曾在東北念過幼幼班,從小便熟悉當地的稱呼。她說:「東北都是說姥姥、姥爺,不像台灣那邊是叫阿公、阿嬤,我從小就知道兩邊不同的叫法。」

每隔三年游昀芳都會去撫順過暑假,是她與親人建立情感連結的重要時光,通常會在那邊住上將近兩個月,陪伴姥姥順便探望親戚,彷彿擁有另一個家。回到東北的她也有趣事發生,游昀芳笑說:「親戚朋友都知道我是台灣來的,就會一直叫我講台語給他們聽,還會學我講,十分有趣。」

而餐桌上的味道更是中國東北文化在家中不曾斷過的證明,她也提到,自己的母親很會做東北菜、餃子、鍋包肉、酸白菜粉條,在她們家冬天吃的不是普通火鍋,而是酸菜白肉鍋,而且不是沾沙茶而是麻醬,雖然吃不太習慣,但那就是北方的味道。

其中語言也讓她印象特別深刻。她說:「媽媽平常講話會夾帶一些家鄉的土話,我聽得懂也會說,但有時候講給同學聽,他們會聽不懂,我就得自己翻成台灣的說法。」她還記得小時候從中國回到台灣上課時連口音都變了,被同學發現講話有「大陸腔」,成了一段有趣的童年回憶。

儘管生活在台灣,但她與撫順的連結始終未斷,游昀芳語帶微笑的說:「我從來沒有因為是新住民二代而感到困擾,反而覺得這樣的身份很特殊可以比別人多一份視野和文化背景。」而朋友們常常會問她有關中國的事,她也樂於分享自己在東北上的見聞與經驗。

她說:「我以後想年紀大一點的時候,可以兩邊都住,因為兩地都有我很多的回憶。」對游昀芳來說,那不只是兩個地理位置,而是構成她人生的兩個家鄉。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