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掘】一雙黑手重振墨路 大有製墨父子倆的溫柔堅持

0
376
大有墨莊和小墨器合作,陳俊天製作出獨特的「口紅墨條」。(圖、文/郭思妏)

記者/吳姿蓉、郭思妏

轉進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的一條小巷弄中,遠遠地就聞到了特別的味道,隱身在小巷中的低矮老舊公寓裡,沒有顯眼招牌看板的墨莊卻是經營超過一甲子,家喻戶曉、紅遍兩岸三地的知名品牌「大有製墨」。

經營者是無人不曉的臺灣國寶級製墨大師陳嘉德,他是第十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得主,手作的松菸墨條也成為新北市指定文化保存項目。這樣響亮的招牌如今傳到第二代陳俊天的手上,如何繼續延續傳統、堅持理念保護這個台灣所剩無幾的手工製墨傳統技藝成為了他的課題。

「墨是活性的」無法口傳只能做中學

陳俊天從小看著父親製作墨,甚至在放學後不能出去玩,縱使有千百個不願意,還是必須回家幫忙包裝墨條到半夜,因此他壓根沒想過要繼承父親的衣缽,將墨當作事業經營。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三年前,因為父親受傷,他辭去原有的汽車零件貿易工作,回家接替家業成為了「大有製墨」的負責人,但即使從小看到大,經驗依然還是不足,因為每道工序都藏著攸關著墨條成敗的關鍵,不能馬虎。

有時候墨會被他做斷、做裂,這時候就必須回家問爸爸,不過爸爸總說: 「墨千變萬化,他是活性的我要怎麼和你說。」所有的做法都是經驗累積,並不是聽口頭說就能得到真傳,唯一的秘訣就是從做中學。

對陳俊天來說,製墨是苦力活,接下父親的棒子更在心中增加了不少壓力,深怕砸了父親辛苦一手建立下來的品牌和聲譽。但是他說,一旦接下了,就是有一種使命感,在臺灣懂得製墨且仍然還堅持手工製作的人碩果僅存,所以即使過程中壓力再大或製作得不好,依然堅守傳統、努力傳承。

原來製墨也是靠天吃飯

製作墨的過程首先從原料調配開始,經過蒸墨、碾壓、鎚墨、揉捏、壓模成形,最後是陰乾,每道工序都很重要。大有墨莊的手工松煙墨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完全採用天然材料,包括德國進口的松煙、牛皮膠、冰片、法國的麝香等,相當講究,陳俊天和師傅們在製作時也不需要戴口罩,因為完全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過程中除了要好好「對待」墨,讓它保持完整、不破裂,更要注意的是墨很容易受潮,因此最後陰乾的步驟是非常重要,若不注意便會前功盡棄。因為四季的轉換會讓墨的陰乾天數不定,空氣中的溼度也會影響墨條的形狀,得經常替墨條翻面,否則會彎曲變形。

陳俊天說: 「有時會擔心墨的乾燥狀況,半夜都會放不下它們,甚至會特地回墨莊就為了翻面墨條,跟照顧小孩一樣要好好對待。」陳俊天嚴格謹慎的把關態度,做出了有品質、有口碑的墨,再次印證了「魔鬼藏在細節中」這句不敗的道理,以兢兢業業的心將傳統工法繼續延續下去。

採訪後記
製墨看似簡單,步驟卻很繁雜,跟著師父走進最裡面的小房間,感受到熱氣,看著師父來回的製作,必須不間斷的工作,他們的汗如下雨般滑落,認真的神情讓我非常敬佩這個職業,堅持手工製作松菸墨,也是現在僅存的手工製墨行業,更令人感到訝異的是製墨也是看天氣吃飯的,天氣的變化會影響墨的軟硬程度,更會影響到墨的品質,真的是又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