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奕蓁
走進中和新生街的 PJ 美髮沙龍,迎接客人的不是鋪張的裝潢,而是一份溫暖而親切的熟悉感,藥水味隱隱飄散,笑聲與剪刀聲交錯其中,這間店的核心是設計師陳依婷。她不多話卻總能用一句簡單的招呼讓人放下戒心,入行至今20年,從學徒到助理再到獨當一面的設計師,她沒有一鳴驚人的起點也不靠華麗行銷包裝,而是靠著一步一腳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美髮師這份工作不只是剪髮而已,還是一種長期經營人與人之間信任的職業。陳依婷提到,美髮師有時候就像半個心理師,要聽客人講心事、講感情,甚至講人生。也因為她不經營社群且沒有花時間拍照發 IG吸引客人,相比起網紅設計師,陳依婷更重視與客人之間真實的互動,她明白新客難尋因此每一次服務都全心投入,也讓她擁有相當高的回頭客。
「我從小就不是那種會念書的人,與其死讀書,不如學一門手藝來得實在。」陳依婷笑著說。她之所以選擇走上美髮這條路,一方面是受到舅媽從事同業的影響從小耳濡目染,另一方面則是單純覺得能夠幫助別人變漂亮是一件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
其實陳依婷是家中獨生女,家人對她選擇走上美髮這條路不但沒有反對,反而給極大的支持,於是她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洗頭、遞藥水、清潔器具,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每一項細碎瑣事都成為日後累積實力的養分。
然而,真正的關卡是從助理晉升為設計師的那段過渡期,陳依婷表示,那是一個必須獨立面對客人的階段,不只是技術考驗更是心理與經濟的雙重壓力。因為她必須自己負擔所有工具費用,從梳子、剪刀、圓梳、造型器具,每一樣都得自掏腰包,而一把品質不錯的剪刀動輒上萬元,讓當時月薪不到兩萬的她倍感吃力。
陳依婷說:「我那時候真的很想放棄。」那種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勝任的焦慮讓她一度離開美髮圈到連鎖KTV品牌「星聚點」打工,一邊存錢一邊冷靜思考未來,既然自己還沒有能力可以獨立接案,那就換個跑道看看也許根本不適合這一行。
但真正離開後,陳依婷反而更加確認了自己的熱情仍在。她坦言,當時就問自己,如果再過幾年還會不會想回來剪頭髮?答案是會,於是在存夠一筆基本工具費後,她毅然回到美髮行業,把這份半路放下的技藝重新拾起。
陳依婷從害怕面對客人到如今能自信地與人互動,讓顧客帶著笑容離開,她用時間證明真正的設計師不是靠行銷話術堆出來的,而是靠信任及技巧和每一個不放棄堆出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