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街.續】手藝印記 張采英...

【街.續】手藝印記 張采英用刺繡繪出獨一無二的故事

記者/謝佳蓁

「咔、咔、咔」剛踏入永樂市場三樓,刺繡機器此起彼伏的聲音迎面而來,帶著濃濃的工藝氣息,位於3019號的采繡工作坊裡,老闆張采英正專注地操作著機器,雙手熟練地移動繡框,針線在布料上不斷跳動,一下子龍圖騰就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布料。她說:「不要讓機器操控你,而是要去操控機器。」

在店裡的平板電腦中看到的每一件刺繡作品全是獨一無二客製化,不論是服飾、配件,甚至宮廟的壁畫,張采英驕傲的說,這些都凝結了她的心血與巧思。

談到過去令她印象深刻的作品,張采英說,是一幅祖先牌位後的壁畫,這幅作品尺寸有120公分長、100公分寬,在看到客人提供的設計圖時,她充滿信心,因為以前刺繡過各式各樣龍紋經驗,讓她對這次挑戰得心應手。最終,這幅作品完成效果不僅達到了自己的期望,也讓客人非常滿意。

張采英擅長的刺繡花卉之一 牡丹花刺繡 (圖/謝佳蓁攝)

在永樂市場創業後,張采英不斷追求進步,甚至回去攻讀設計相關的課程。不過她發現手工刺繡雖然精緻,卻很難進入日常生活,更多時候只是用來展示,因此她選擇以機器刺繡為主,利用設備提升效率,卻不降低作品的獨特性。

張采英回憶道,從國中家政課開始,就發現對手作很有感覺,但當時客製化並不流行,大家還會說她奇裝異服、不合潮流,但這些言語讓她反而更加堅定,認為這正是特色所在。

已經刺繡了40年,眼神裡卻依然滿是對這項技藝的熱愛與堅守。張采英說,不知道這項技藝能維持多久,因為這門手藝隨著大環境的變遷而改變,或許有一天將不再被需要。

她也坦言,刺繡是一件非常耗時耗工的技藝,尤其是客製化作品,一開始也常常操縱不好機器而遇到很多困難,甚至因為長時間操作機器造成職業傷害,導致雙手已經變形,但刺繡不僅是她的熱愛,也在她身上留下了印記。

相關文章

發表評論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