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續】生意難做技術不減 曾建樽的磨刀匠態度

0
69
曾建樽專注磨刀的樣子(圖/曾元順刀剪店提供)

記者/游昀芳

永樂市場附近,傳來了金屬與砂輪摩擦的聲響,那是屬於老工匠的日常。在這家磨刀老店裡,老闆曾建樽是一位執著於刀剪修磨技藝的手工藝人,用那雙布滿傷痕的手,修復著刀剪的鋒利與靈魂,將生命融入這項傳統手藝中。

磨刀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實則蘊含豐富的技術與經驗,曾建樽說,每把刀都有不同的講究,刀的材質、砂輪的種類、磨的角度都很重要,尤其剪刀的修磨最困難,兩片刀片的紋路與角度要完全對稱,這需要多年的經驗累積。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改變,磨刀需求大幅減少,加上低價產品充斥市場,生意比早期冷清許多。曾建樽笑說,這是夕陽產業,一天賺個兩三千塊,開店都不划算,還好店面是自家的無需負擔房租壓力,才得以繼續經營。

磨刀所使用的機械器具(圖/游昀芳攝)

然而面對形形色色的客人,曾建樽有自己的原則。他眼神自信的說:「覺得價格貴就去別的地方,不勉強,我的技術就是我的價值,磨得好客人自然會回來,磨不好也不會再來。」

多年來,他的雙手傷痕累累,甚至有一次在磨刀過程中操作稍有不慎,小拇指的筋直接斷掉,後來這隻手指就再也不能彎曲也使不上力。

除了小拇指功能受損外,手掌上的細小傷口也見證了這份工作的不易。曾建樽表示,這個行業並不像表面上容易,每一個動作都要集中注意力,職業傷害是這行的常見問題。

在曾建樽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種對傳統技藝的執著與態度,技藝的價值不在於賺取多少,而在於一份源自心中的使命感。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