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傅嘉興、林潤浠、張萱、黃麗頻、鄭茗方、尹鉅坪、劉懷襄
「口罩該怎麼回收?防疫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想它背後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這是民眾目前對口罩處理的想法,更一語道破疫情與環境永續之間的拉鋸戰。因為會將口罩做回收的人微乎其微,而廢棄口罩最後的命運除了被當作一般垃圾進入焚化場,也可能被隨手亂扔,成為陸海生物圈的環境殺手。
一般醫療性口罩的結構雖然不複雜,但背後卻有著「不易分解」且「難以回收」的真相。「政府沒有跟民眾宣導如何回收,民眾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收。」對於口罩後續回收作法,就連口罩製造商目前也無從得知。
聯合國估計,75%的廢棄口罩和新冠相關的醫療廢棄物不是丟進掩埋場,就是成了海漂垃圾。數以萬計的廢棄口罩,除了被當作一般垃圾焚燒,其餘流亡陸地、漂泊於汪洋的,皆成為了後疫情時代,破壞生態環境的殺手。
2020年海洋環境保衛組織Oceans Asia發表了一份有關於疫情和口罩的報告《Masks on the Beach: The Impact of COVID-19 on Marine Plastic Pollution》,估計疫情爆發以來,每年全球將有15.6億個口罩流入大海,而分解這些口罩需要長達450年的時間。
在全球疫情持續嚴峻之下,從海洋團體、公衛學者對環境的分析,揭開「罩」成的環境危機,更是疫情後全人類該重視的永續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