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熱忱很重要 警政線記者王冠仁:哪裡有新聞,就往哪裡跑

0
517
上班不受地域限制,王冠仁也常在警局處理新聞。(圖/文 丁玟華)

記者/丁玟華

「記者是一件很有趣、也充滿挑戰的工作。」自由時報警政線記者王冠仁娓娓說道,他說:「高中參加的是校刊社,也是人生中採訪的啟蒙,後來選填志願時,受到老師鼓勵,最後選擇就讀銘傳大學新聞系。」引領他走向記者這條路。

他很感謝銘傳傳播學院給予的資源,他說,大三的校內實習課程,讓他對記者這份職業有了初步的認識,無論是新聞稿上的排版、編輯亦或是撰寫新聞稿,更遵從讓閱聽眾可以以更簡單、明確的方式瞭解新聞,這使他對於新聞產業皆有概括的輪廓,也堅定成為平面記者的心。

王冠仁和自由時報的緣分在大學時便建立起來,他說,當時他大三便到自由時報實習,並跟著教導他的學長,學習各種有關記者的經驗及精神,他永遠記得實習的第一天,因需要採訪美食,便連續吃了六碗涼麵。至今,他說,想起當初肚子的飽脹感,那是他日後成為記者的初衷。  

今年是王冠仁擔任社會線記者的第七年,他提起,當年大學畢業,剛入行最煎熬的便是與他人建立起信任,他剛開始在警局跑新聞時,儘管自己已成為記者的一員,但身旁的警察不曾搭理過默默無聞的自己,甚至連案子也不願透露,也是透過朝夕相處,才與警方建立起良好關係。

他說,跑社會線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人脈,不放棄任何認識他人的機會,把任何人當作是朋友般的相處與對待,對於這份職業是有一定的幫助。 

在採訪的過程中,王冠仁體現他的好人緣,時不時有經過的警察跟他打招呼,甚至相約可以泡茶談天,他與警察的互動彷彿已是警局的一員。對此,他也說,其實不只常常與警方泡茶聊天,下班偶爾也會跟他們去吃飯、吃宵夜或是小酌幾杯,不帶任何目的,單純與警方變成朋友,一起享受下班的時光。

必要時需「就地」處理好新聞。(圖/文 丁玟華)

社會線經常接觸第一線的天災人禍,王冠仁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的蝶戀花車禍,他說,當時臨時接獲通知,驅車趕往事發現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幕幕觸目驚心的畫面,眼前是一袋袋的白色屍袋及破亂不堪的現場,內心雖然衝擊但還是必須秉持著身為記者的職業道德且兼備一顆堅定的心,將最真實的畫面,一五一十的寫進報導中。

王冠仁表示,在處理社會線新聞時,必須格外謹慎,並舉例說明,倘若寫的新聞會斷人財路,就有可能會被恐嚇或是吃上官司,適時的保護消息來源,也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這是跑社會線最特別也是需要學會的事。

當了記者七年的他說,內心除了堅強還要有一定的熱忱,撇除隨時處理第一線新聞,身為記者的他們沒有明確的上班時間,「哪裡有新聞,就往哪裡跑。」是每個記者心中都有的一句話。

另外,他表示,在當記者的初期,很難拿捏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公事與私事常常混雜,但經過不斷的調適,如今已能調整好心理與生理,以平穩的心,好好面對這份工作。

他補充,上下班時間不固定代表的是自由與彈性,他很愛記者這份工作,充滿未知及挑戰。記者這份工作很迷人,面臨的事物總會意想不到,處處充滿驚喜。他不喜歡被拘束在辦公室的感覺,他熱愛記者工作的自由。

如今時代一直在變,記者的工作或許已不是大家的首選,但他說,他很樂意看見對新聞產業有興趣的學生,用自身的經驗,去引領下一世代的年輕人,讓他們能繼續往新聞業發展,雖然過程必然辛苦,但只要堅持過去,一定會發現身為記者的美好之處。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