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林芊樺、溫佩穎、戴宛芯、邱涵渝
刺繡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一場文化與情感的傳承。刺繡藝術家粘碧華的刺繡工藝展展現出傳統技藝的細膩與生命力,吸引許多愛好者前來欣賞,並感受技藝背後的文化故事與創作精神。
這項技藝源自家庭傳承,粘碧華從母親留下的一盒絲線起步,歷經四十多年創作,逐步將刺繡轉化為情感與生活的藝術語言。在展覽中,她的作品以豐富的針法和細緻的構圖,將日常體驗、文化思考,甚至性別多元議題融入其中,讓傳統工藝展現時代意涵。
一幅名為「蝴蝶夢蝴蝶」的刺繡作品,粘碧華表示,靈感來自莊周夢蝶的古老寓言,卻另有一層對性別議題的反思,傳達多元與自由的價值觀。作品間的寓意與層次感,讓觀眾不僅驚嘆於刺繡技法的多樣與精緻,更體會到創作者透過針線傳遞的社會關懷與文化意涵。
展覽現場的觀眾表示,在觀賞作品時,對刺繡的細緻工法與深厚內涵感到震撼,並進一步了解這門傳統技藝需要長時間累積與細心揣摩,才能慢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與意境。
粘碧華希望透過這場展覽讓更多人認識刺繡技藝,並在欣賞作品之餘,體會刺繡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創作者的心意。她更期許未來能讓刺繡在台灣生根,將這項傳統工藝推廣至國際,成為台灣的文化象徵之一。粘碧華的展覽不僅展現技藝的美感,更為這門傳統工藝注入新的生命力,繡出文化傳承的多元價值與未來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