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羽秀
第三屆公益傳播獎暨國際論壇19日舉行,探討「以藝術力創造社會影響力」由三立主播郭雅慧主持,香港展能藝術會執行總監譚美卿、藝術家與共同創辦人Alecia Neo、中國時報編輯攝影中心主任記者黃子明與曾敏雄工作室負責人曾敏雄擔任講者。其中,譚美卿提到,疫情下藝術新的改變。
譚美卿以視訊方式分享,香港展能藝術會(ADAHK)在疫情期間的藝術工作,她說,ADA的信念是每個人都有創造藝術的潛力,透過ADA讓每個人都有欣賞藝術的權利,希望透過視覺藝術促進社會融合。ADA的宗旨是「藝術同參與,傷健共展能」,致力於透過藝術以促進身心障礙人士的平等機會,使身障人士能平等地獲得進入藝術領域的機會,並透過藝術倡導包容性社會和在藝術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從2019年底以來,香港經歷四波新冠疫情衝擊,面對這樣的變化,譚美卿說,身障礙人士是最易受到影響的族群之一,所以即便處於疫情艱難狀況下,ADA還是會積極將主題運用到計劃與媒體當中,例如,成立的社會企業ADAM藝全人在「典亞藝博2020」上展出一個小型展覽,主題是No Hurdles too high,用藝術家家的作品發起行銷宣傳活動並推出貼圖,實際突破了疫情期間社交距離的障礙。
來自新加坡的獨立藝術家Alecia Neo也透過視訊分享歷年來的專案,目前她經營著兩個藝術平台,BRACK和Unseen Art Initiatives兩個平台,為新加坡的視障學生填補在主流學校中因為政府對視覺藝術的認知狹隘且缺乏資源提供給視障者,不能參加美術課的不足。Alecia Neo還說,應以身障藝術家的角度出發,挑戰博物館現行展覽陳設的方式,並挑戰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對藝術定義,藝術已發展出非常多新的方式,是前所未有的可觸及管道在許多領域展露頭角。
微光漸漸計劃人曾敏雄分享,從2010年開始至今用鏡頭紀錄啟明學校背後的故事。他說,去到那裡看到他們,才知道原來我們會把挫折無限放大,他們的挫折在現行社會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所以去那邊他是被安慰的。
曾經曾敏雄聽到一位同學問老師說,「我們的眼睛看不見,照相叔叔把我們拍得好看有什麼用?」這個問題讓他長達一年不敢拿相機,後來發現照片雖然無法對視障同學來說沒有意義,但在視障家人中有轉變,才明白照片本身的力量是獲得內在東西,問暖彼此。
單獨進行3年紀錄慰安婦議題的黃子明,拍攝中因為其中有位被攝者怕閃光燈,所以必須要放棄閃光燈,後來不管什麼場合都盡自己最大的方式完成照片,說不出口的心酸血淚也都在照片中呈現。
他說,當初拍攝日軍性奴隸議題時,不是為了人道,當純只是因為看到家裡的因素,但希望離開時有東西留下來,不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社會留下來的,因為照片也會成為理解時代必然有的價值,他也分享,照片圖說會把照片定義,但照片會依照每一個人經驗不同,看照片的感覺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