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珮柔
「大家都說文策院只把心力放在電影、電視,今天要來告訴大家,文策院能為出版做什麼。」,文策院於10月4日舉辦「出版趨勢觀察暨文策院服務分享會」,以輕鬆幽默的形式為開場。當中提到出版社所面臨的困境,也舉例各國出版業如何應對產業變化。
由於電子商務平台博客來、富邦momo等大打書籍折扣戰,讓原本就脆弱不堪的出版產業雪上加霜。2022年台灣書籍出版業銷售總額約180億元,其中政府一年圖書採購總額約4.7億元,若能採用公共出借權,或許可成為支持作者和出版業的管道之一。但寶瓶文化總編朱亞君表示,公共租借權的效果並不如預期,甚至一個月收入只有一千多塊。
「其實出版社是IP的寶庫,結合影視是最常見的做法。」文策院院長盧俊偉說道。舉例來說韓國出版社為有改編潛力的網漫發行單行本,並向網漫平台購買版權,改編成電視劇。且取得知名韓劇作家IP出版權,在電視劇結束前人氣高峰時推出,串通話題的同時甚至能銷售海外版權。
韓國電子書Millie’s Library與1800家出版社合作,約15萬藏書,包月訂閱閱讀服務提供超過10萬冊電子書,除了Millie Original原創獨家內容,並提供如Chatbook、名人朗誦有聲書、廣播劇等不同形式產品吸引讀者成為訂戶。
而日本則是運用AI運算來降低退書率,2022年「文化便利俱樂部株式會社」(CCC)以龐大的會員數據為母體,在800萬家書店中導入AI工具,運算各家書店在不同時間點所需要的進書量、顧客對於商品的喜好程度等,推算商品可能賣出的數量。使原本高達30%退書率下降至13%,有效改善書店獲利以及庫存流動情況。
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表示,出版可結合遊戲、舞台劇、影視等,這些都是文策院可投資項目,而且是分開投資,結合一個就算一個項目。
網路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不管是紙本、電子書或是有聲書,閱聽大眾會關注的是體驗和感受,所以要思考如何讓大眾願意買單為出發點,及時提供大眾會有興趣的內容,是經營出版業不可忽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