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零安樂死專題報導

0
433

記者王臻欣、廖文莉/臺北報導

去年2月初台灣正式全面執行動物零安樂死。修正案通過的當時,民眾普遍非常歡迎。一年快過去了,回頭來看這個政策,是否有達到當初預期呢?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顯示,2015年街頭單是流浪狗的數目便超過12萬隻。而公營收容所全台加起來卻只有大約7千的動物收容名額。面對龐大的收容需求量,安樂死已經成為公營收容所用來騰出空位給新進動物的方法。  對此,政府多年來都被民眾指責冷血。於是便促使動保法的,修改,推行零安樂死。雖然一般民眾認為修正案是流浪動物的福音,然而就有從事流浪動物相關工作的人士持相反意見。

她以協會的情況為例,每一隻狗從藥物治療到遊戲互動都配有一位專人照顧。反觀公立收容所,連生存空間都非常缺乏,她認為以目前的資源跟人力是無法支持零安樂死的執行。

同樣抱有疑慮的還有流浪動物之家的專員高晨鈞。他表示在沒有任何配套措施下,急於執行零安樂死,只會讓大量動物濟留於狹小空間裡。除了疾病會迅速傳染,甚至會因為狗隻的地域意識而造成狗咬狗的狀況出現,最後導致大規模的動物傷亡。

雖然中華親善動物保護協會的理事長王文評也認同現階段一刀切地實施零安樂死是操之過急,在缺乏配套措施之下,零安樂死對流浪動物來說,確實是一種折磨。

不過他認為零安樂死修正案的通過或許可以成為改善政府現有做法的契機。他舉TNVR為例,過去曾經被政府看待成違法的行為,如今在零安樂死的壓力之下,也成為被考量的輔助方法之一。

動物零安樂死已經推行快一年,乍看之下,法例能保護動物權益,但背後仍然存在隱憂。如果要真正做到讓流浪動物安穩地居住在收容所裡面,除了積極改善環境設備之外,更重要的是民眾減少棄養,從源頭降低流浪動物的數目,才可以有效改善現況,讓台灣成為動物天堂。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