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獎得主曾莛詒 巡講探討《咬貓人》意義

0
535
曾莛詒在誠品敦南店進行演講。(圖、文/趙芸藖)

記者/趙芸藖

2017年「台灣文學獎」得主於9日開始進行北中南各區的巡迴演講,創作類劇本金典獎得主曾莛詒,於22日晚上8點在誠品敦南店以《人外及其賦名──去中心的譫妄書寫》為講題進行演講。

曾莛詒以劇本《咬貓人》獲2017年「台灣文學獎-創作類劇本金曲獎」,她說,這個劇本為自己的第7個劇作,但因為劇本內容有些邪門,所以在寫作過程中自己的精神狀態有時會有些恍惚。

談到為何以《人外及其賦名──去中心的譫妄書寫》為演講主題的原因,曾莛詒表示,因為《咬貓人》涵蓋了四個人類、動物與鬼神之間的互動意象,也就是人外、賦名、譫妄與擬仿,之所以精神恍惚也是因為在寫作時,往往需要去化身為自己正在描寫的角色,也是為了能讓自己更加融入劇情。

她認為,人類在跟動物相處時就像是凝視著遠古時代的自己,在《咬貓人》中,動物是一個空心化的他者,而人類使動物像人,也就是擬人化,當然,人類也會模仿動物,但人之所以知道自己為人類,就是因為人類知道如何辨識自己。

曾莛詒表示,自己寫作的核心就是要讓故事變成自己,寫作時因為精神恍惚,有時會被恐懼中斷,但是藝術教她學會試著任性一點,照著自己的感覺走,從故事中投射自我,並寫出好的作品。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