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成本戲劇過多滯銷 恐泡沫化

0
350
左起 彼此影業陳郁佳、陸匠製作嚴嘉念、華納陳薇如、TVBS戴天易(圖/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 (NMEA)提供)

記者/胡正初

聯利媒體品牌行銷公關部暨版權業務部總監戴天易19日在亞洲新媒體高峰會表示,台灣這兩年不斷產出高成本的戲劇,但國際市場消化這些戲劇的能力有限,目前台灣已有多部劇集滯銷,接下來市場必需要面對最大的變化是台灣戲劇有泡沫化的可能。

「從在地到國際製作人們的內容題材發展策略」座談會(圖/胡正初攝)

座談會以「從在地到國際製作人們的內容題材發展策略」為題,除戴天易外,另有彼此影業共同創辦人陳郁佳、陸匠製作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內容長嚴嘉念及華納兄弟探索集團(東南亞/香港/台灣)原創製作部資深內容開發經理陳薇如一同出席。

戴天易就近年來內容產業的熱議題「越在地越國際」表示:「在地化跟國際化最重要的事,就是要能夠產生文化共感。有了文化共感才會讓觀眾感動,也才能產生國際共感」,像是以日本代表性AV文化,發想拍攝成的日劇《AV帝王》,就是深具文化共感的案例。他以《華燈初上》為例分析,1988年正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而條通文化又是台灣特有文化,透過時間與文化性的結合讓觀眾對《華燈初上》產生強烈的文化共鳴,讓《華燈初上》成為受跨世代喜愛的戲劇作品。

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行銷公關部暨版權業務部總監戴天易(圖/胡正初攝)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東南亞/香港/台灣)原創製作部資深內容開發經理陳薇如(圖/胡正初攝)

此外戴天易表示 ,台灣目前也面臨着藝人斷層的問題,因為國際平台對於劇集的購買預算其中一部分的計算是基於藝人的聲量,因此很多劇集都傾向用知名的藝人,但這樣無助於藝人的培養。

陳薇如補充到,在東南亞例如在泰國,泰國的劇集和民眾都十分支持新人,讓新人有更多的機會曝光及學習。另外華納兄弟探索未來也會買積極部部署亞洲,除了引入海外劇集,也會針對亞洲市場作本土化。

另外嚴嘉念也提到,在美國或韓國的劇集均以編劇,製作人又或Show runner為中心,但過往華人電影圈大多以導演為核心也延續至劇集拍攝,劇集大多需要經歷兩到三年的製作更應以編劇或製作人為中心有助於劇集工業化。

陸匠製作共同創辦人暨首席內容長嚴嘉念(圖/胡正初攝)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