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巧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迎來47週年,特別於3月29日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戶外廣場舉辦經典電影《小城故事》修復版首映場,讓觀眾重溫這部描繪臺灣城鄉變遷的作品,現場還設有互動攤位,讓影迷透過多元方式感受臺灣電影文化的魅力。國家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褚明仁透露,客語版修復也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今年內上映,期望透過這部經典電影,喚起觀眾對族群語言與文化傳承的重視。
《小城故事》作為臺灣戰後重要導演李行的代表作之一,於1979年上映,以三義客家村為背景,透過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刻畫當時臺灣經濟起飛、都市與鄉村發展差距擴大的時代氛圍。褚明仁表示,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長期致力於臺灣經典影片的保存與修復,《小城故事》的數位修復正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

館慶當天,除了放映這部經典之作,還設有電影主題互動攤位,讓參與者透過市集、紀念品及互動體驗,深入了解臺灣影視文化的發展歷程。視聽文化中心也與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合作,推動客語配音版製作。褚明仁表示,希望透過客語版的呈現,讓觀眾更深刻感受片中客家村莊的文化氛圍。
《小城故事》與去年修復並推出客語版的《原鄉人》相似,客語版並非全片強制使用客語,而是依照角色背景與場景自然轉換,例如在客家庄時使用客語,而外地場景則可能保留華語或臺語,以保有語言的真實感。褚明仁期望,藉由這次的館慶活動與客語版修復,讓更多人認識《小城故事》所刻畫的時代變遷與客家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