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瑀倫
政大政治系副教授葉浩7日在政治大學座談主題【重新尋找傳播與公共性,百無禁忌傳媒話題】上分享他看到的台灣媒體現象,他發現新聞報導是失衡的,社會案件充滿著新聞時段,國際新聞的數量相對較少,就算是有也是以美英兩國觀點,在接收資訊方面,多元的觀點被層層限制住。
政大政治系教授葉浩提到,他好一陣子沒有看新聞了因為台灣很多新聞都在報社會案件,看了心情會不好。但是免不了會強迫收到新聞資訊在吃飯時商家放的新聞,在播放20分鐘的新聞,充斥著社會案件新聞。他觀察到報導已經是完成的失衡,幾乎以社會新聞報導為主,以獵奇式或多利用聳動的標題告訴這件事情是多糟糕的,多數都是以這種角度報導。
失衡的狀態早在2006年葉浩回到台灣他就就發現,國際新聞的比例很少,漸漸這幾年來社會新聞逐漸取代嚴肅性的話題甚至是國際議題。只要打開電視就會被餵養這些社會新聞,他盼望記者應該要做長時間的報導或是評論式的報導,但也坦言到這是不可能的。
在媒體生態各國也大不同,政大傳院教授馮建三說, BBC記者在推特上面不能講政治立場,這樣的生態在台灣是很不一樣的,並且笑說這樣也太過分了吧。在英國媒體方面,他們有一個英國記者公會,你必須要參加過他們的相關法律課程才能被接收,而台灣的模式跟英國是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