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亮紅燈 心理假只是第一步

0
183
東吳大學預計在113學年度實施心理假。(圖/伊庭芸攝)

記者/伊庭芸、蘇琬淇、蕭卉妘

因學業、人際關係等等的問題,讓大學生近年來愈來愈多有情緒問題,也沒有空間讓他們舒緩壓力。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年輕族群的精神科就醫人數從2016年的22.1萬人次成長至2021年的29.2萬人次,成長率達32%,就醫人數也從整體比例的4.8%成長至7%,顯示年輕族群罹患精神、心理疾病的發生率有逐年攀升的趨勢。

而為使大學生更加重視心理狀態,平衡身心,至2023年開始,各大專院校開始推動「心理調適假」(以下稱心理假),希望藉此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並鼓勵學生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至今,全台106所大專院校,已有36所大專院校實施「心理假」。

全台已實施心理調適假的各大專院校(圖/蘇琬淇製)

大學生小可(化名)目前就讀的大學並未設置心理假,來自馬來西亞外籍生的她,來台就讀後才發現自己患有憂鬱症,她也曾向學校諮商處求助,但因諮商學生數量過多,無法立即安排她進行校內諮商。

談及心理假在大學中是否有增設的必要,小可表示,若是每一間大學都可以增設心理假,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也期望未來可以更優化心理假這個制度。

大學心理假並非請假藉口

東吳大學今年預計在113學年度實施心理假,健康暨諮商中心主任王佳玲輔導過不同棘手的個案,她說,其中有位個案讓她留下深刻印象。這位學生的成績十分優異,但成績卻是透過壓抑自己而獲得的,每當遇到考試期間,便會至高處吹風以釋放壓力。可見成績優異的學生反而更有機會有情緒問題,心理假的設置並非是學生藉口休息的手段。

王佳玲也進一步表示,心理假真正的用意並不只針對高關懷個案,而是希望所有學生能對自我心理狀況有好的覺察,心理也需要有情緒的體溫計,察覺不同的情緒徵兆,喘口氣再出發,使學生在心靈保健上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根據東吳大學提供資料中,一學期諮商學生有四千人次,而高關懷個案佔八百到九百人之間。王佳玲指出,在未設立好心理假前,需要完善的個案管理制度,而東吳每個學系都有系諮商心理師,若學生因身心狀況不穩定需要請假,系諮商心理師也會直接與任課老師聯繫。

東吳大學心理諮商的申請流程。(東吳大學心理諮商的申請流程。(圖/伊庭芸製)

其中臺北醫學大學於110年度開始實施,臺北醫學大學事務處副主仼梁文鴻表示,本校在推動「心理假」後,112學生使用率比111年度增加將至一倍,比例上為三十分之一。

推行「心理假」的同時,也綁定諮商輔導,校內諮商中心主動聯絡使用「心理假」的學生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況。梁文鴻表示,「心理假」與心理輔導綁定的政策,可即時了解到學生的情緒狀態而作岀應對的措施,避免學生憂鬱情況惡化並協助他們舒緩壓力。

臺北醫學大學綁定措施,學生使用心理假後,會有諮商師主動關懷學生。(圖/蘇琬淇製)

在政策推行後,陸續有臺北醫大學生回饋表示,對於有人主動關心他們的狀況感到意外,甚至有同學在心理師的關心後,憂鬱情緒逐漸好轉。

梁文鴻表示,「心理假」同樣是學校對學生心理支持的途徑。根據數據顯示,112年度使用「心理假」的學生中,有將近四成的學生同時有安排心理諮商,其中有百分之八屬危機個案,從中可找到一些有憂鬱或自我傷害傾向的學生。

在校園諮商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大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去應對自己的情緒,「心理假」最主要的目的是讓情緒困擾的學生作暫時喘口氣,整理自己的心情,平衡身心狀況,也是給老師一個預警訊號,讓老師得以警覺並主動關懷學生。

心理假有助避免情緒惡化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胡延薇也表示,相當支持大學端設置心理假,因為除了關注學生的外在課業表現外,學生內心的心理狀況也應受到重視。而心理假可讓學生在壓力層達到緊繃時作及時停損的功能,並賦予和保障學生有個適當的休息機會。

胡延薇更指出,心理假不僅對學生有幫助,對學校也能帶來益處,學校可藉此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況,並及早發現提供適當協助,避免憂鬱情況惡化。

胡延薇也說,期盼未來更多大學能夠推動校內跨部門的系統性合作,以更全面的方式幫助學生,並積極推廣校內的心理諮商等相關服務,鼓勵學生尋求專業協助,加強心理健康觀念的宣傳,讓學生對心理議題這部分更重視。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