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沈瑄
天下雜誌在1994年著手倡導企業公民,2017成立CSR@天下,2019年10月財經記者背景的黃昭勇加入CSR頻道擔任總編輯,為得便是將企業社會責任發揮最大化,搭起企業與社會責任的橋樑。
他認為,「企業要做好CSR這件事,最重要的是必須相信CSR能夠改變些什麼。」而CSR@天下的責任便在於讓企業了解CSR的意義與帶著企業進行倡議。
提到CSR(企業社會責任),天下雜誌未來事業部總監兼CSR頻道總編輯黃昭勇回憶說,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事件後,許多企業開始有財報虛假、倒閉等問題出現,當時他才意識到原來企業社會責任(CSR)不只是企業對環境保護、社會公義是否做好,更重要的是企業本身的公司治理是否確實。
也因如此,他說,當時他便對CSR產生很大的興趣,影響深遠,一直到現在工作20餘年,看每一家公司的時候除了看財務面外,也會看企業社會責任等其他相關層面。
加入CSR@天下至今一年多的黃昭勇說,主辦最印象深刻的活動是在今年年初辦的【為淡水河做一件事】倡議活動,希望大家能夠做一件讓淡水河變得更好的事。
他說,原本計劃在4月辦一場論壇形式的活動,但在疫情影響下,另外發想了一個實際上可以改善環境、走到戶外的活動,進而在6月辦了淨川活動,透過《淡水河公約》呼籲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關注企業最終的垃圾處理模式。
他興奮的說,結合上百間企業和民眾來了386人,最終得到很不錯的成效,達到企業社會責任的目的。
待不過不少媒體的黃昭勇,如聯合報、經濟日報、天下雜誌編輯部都屬於大型編制,現在的CSR頻道只有4個人,做的事情相對較多較繁雜,他笑著說,目前遇到的唯一的難關大概是事情太多。
在大學時念的是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後,他先在Money錢雜誌的財經相關路線擔任記者,雖然他不熟財經,但當時雜誌行業的資源豐富,他笑稱像是唸了一個與財經相關的大學,從基本的財報怎麼看開始研究,學習了很多關於財經的知識。
他語帶輕鬆地說,其實財經領域對他來說不算是太大的障礙,就像唸書般,預習有關受訪者的相關資訊再進行採訪。
他說,自己比其他大學就唸財經的人幸運,受訪者都是把財經知識落實在工作上的人,他卻是把採訪過程中學習到原來財經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
喜歡出去採訪的黃昭勇說,透過接觸不同受訪者,他會觀察它們是如何經營自己的職涯、人生,也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去驗證自己當時的觀察與後來的發展是不是相同,而相同、不相同的理由為何,再作為下一次採訪、觀察受訪者的參考依據。
每一次的採訪都是學習新知識的橋樑。回想起擔任記者的時期,他最早接觸的是房屋仲介,當時採訪的房仲業者們不約而同提到台灣西邊的城市很多都是從港口開始發展,採訪過程中他學習到其實房地產和產業、歷史脈絡大有關聯,而那些受訪者利用容易裡解的方式讓他了解整個房地產的趨勢,從採訪中還能夠學習知識,令他印象深刻。
「新聞行業就是最棒的工作,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換其他工作。」在新聞行業長達20年之久的黃昭勇談起新聞工作生涯,笑稱對他來說絕對是一個最棒的職業,能夠讓他出去採訪各領域厲害的人,而那些人在1、2個小時內將人生中最精華的部分與他分享,吸收這些精華之後寫成報導,在工作中同時也能不停的學習、消化、吸收。
在這個分眾時代,媒體業的挑戰日益嚴峻,成為總編輯的他不只需要去思考CSR天下頻道要如何才更能夠發揮社會影響力,也更在乎報導及提出的行動倡議是否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及加入,他期望未來能夠將每一次的行動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