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芳吟
「我們要挖掘真相、維護公益,這樣的心不會改變。」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說,他進入聯合報18年,從記者到總編輯,皆秉持這個信念。若有人問起他的職業,他的答案始終都是「記者」。
熱愛「記者」工作的范凌嘉,求學時期卻未曾想進入媒體工作。他回想起大學時,處於「男生數學物理還可以,要念理工三類組」的社會風氣,因此,數理科不錯的他,選擇就讀物理系,不過,這並非他所嚮往。
在科系不符志趣的狀況下,他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學生自治及演辯社,探討許多台灣社會議題,從中發現政治學研究是他所喜歡的。於是,他利用轉學考,考進政治大學政治系,一路從學士、碩士、念到博士。
他說:「因為念政治學,經過思考後,我才發現記者工作符合我的志趣。」。
在念博士的過程中,他認為,「在國內念博士,可以尋夢做記者,兩條路就可以並行。」儘管念博士班很忙,他仍對記者工作抱有嚮往,主動投履歷至報社,不過,因非新聞系出身,導致碰壁。
2003年適逢聯合報舉辦不限科系的大型招考,范凌嘉心想機會來了,便報考。那年共有2599個人去考,最後僅錄取20幾個,而他就是其中一個。當記者的夢想達成,而博士班也同時進行,他笑說,雖然很累,最終也完成博士學位,學術上達標外,也成功讓自己成為記者。
范凌嘉說,他大學就會自動自發寫小說、投稿報紙,還曾參加演辯社。而這樣的經歷,造就他看待事情更加客觀,會以正反方的角度去建構理論,而非先入為主。也因為這樣的能力,他才成功在2599人中脫穎而出。
即便這樣,非本科的范凌嘉進入報社後也吃盡苦頭,他說,「當時最常被主管指出的問題,就是我寫得像論文,不像新聞。」他發現自己在寫作的筆法過於生燜。因此,他更勤於向長官請教,思考怎樣的寫法適合在新聞上呈現。不斷磨練下,他的筆觸日益符合報社需求。
范凌嘉在新聞中努力不懈,從一開始的市政記者到政治記者,政治組召集組長到採訪主任、udnTV主任,到現在聯合報總編輯兼聯合線上內容部總編輯,他更負責聯合報新媒體與傳統報紙融合的重責。
帶領過傳統報紙與線上媒體的范凌嘉說:「在企業上,聯合新聞網屬於聯合線上,與聯合報是兩家不同的公司,讓兩邊互相兼職,知道彼此的困境與角度,才能推進融合。」
他表示,聯合線上平均年齡輕,對數位上的工具都有非常靈敏的感知力,但記者是靠現場採訪來傳達理念,受訓的過程不同,在新聞的呈現上,就會有很多不同扞格的地方。
為了融合兩個事業體,他便在擔任採訪主任時,成立數位編輯台,讓採訪單位的主管與聯合新聞網的編輯協同作業,調和兩邊不同的見解。努力協調內部、維持兩方平衡,他也時常勉勵同事,要想著自己在替社會「行春秋之筆」,寫出價值以及公益。並追求「真實、真相、是非」三大價值。
「當你的東西已經很『真實』了,就要進一步去思考是不是『真相』;當你挖出真相了,就要進一步就要去思考『是非』在哪裡。」他表示,利用這三個層次不斷內省,新聞就會更有能量,對社會就能產生正面影響。不斷提升新聞價值的他,在2020年成立內容更具深度的「聯合報數位版」。
多數新聞網站,為了流量,容易有釣魚式的文章、聳動的標題,變成惡性競爭。但他強調,聯合報數位版不會出現內容農場,而是讀者真正需要的內容,這才是媒體的初衷。
「那並不是我們做媒體的初衷,想要做好新聞,走出困境,必須重新讓媒體跟讀者建立直接的關係。」他認為,讓讀者得到內容上的滿足,並願意付費支持,才是健康的雙向關係。
范凌嘉在媒體道路上,用18年的時間重新審視媒體與讀者之間的關係,他想改變媒體惡性競爭,讓新聞回歸正軌。
「若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選擇媒體工作。」范凌嘉堅定地說,媒體工作雖然辛苦,但卻讓他成長很多,他喜歡這個工作。
他也說,在媒體工作的所見所聞會跟一般人不同,「一旦碰到事情要回過頭來時,你可以旁徵博引的經驗就會更豐富。」
「持善念,拼同理,關大局。」是范凌嘉期許自己的三大信念。他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善念、正直的心,也正好與聯合報的核心價值「正派辦報」相符。
「好人或壞人是有很多面的,若能把這些面都呈現出來,讀者會有更多收穫,也能反映報紙的品質與深度。」范凌嘉說。他要求自己同理他人,受訪者若做出不合理的行為,可能是面臨未知的困境。而看待事件,更要關照全貌,避免報導過於單薄。
范凌嘉不忘媒體的初衷,聯合報數位版的誕生,所求的是更深度的報導,提高新聞價值。這是他堅守正派辦報、追求媒體價值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