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景彬
「從設計跨足傳播,深入媒體幕後,唯有剪輯才能把我的創意表達出來。」張宇東說。目前在中國電視台SNG節目工程部的他擔任後製剪輯師,主要負責節目的後製剪輯和整理資料庫。而他的職涯,並非循規蹈矩的單一發展,而是一場充滿主動探索與深刻體悟的旅程。
因為張宇東並非傳播類相關科系出身,而是設計系,但相較於設計類的工作,他認為傳播領域能讓自已更直接地表達想法,讓觀眾了解他想要傳遞的內容。
而最初他選擇投身媒體行業,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為了解更多節目上面的製作、操作跟流程。因此,張宇東先到節奏快速的TVBS網路新聞剪輯領域工作一年多,將那裡視為掌握影音產製環節的試煉場。
他坦言,長時間靜坐剪片是轉職後的挑戰,但卻非難事,因為他過往在網路新聞部時,早已習慣從早上九點到晚上長時間剪輯影片。所以,張宇東將壓力轉化為工作效率,迅速融入新角色。
隨著經驗累積,他發現自己對節目部更感興趣,這也促使張宇東將重心轉移,持續深入媒體核心。談到節目剪輯時,張宇東眼神便亮起來,他說:「綜藝節目與戲劇節目的剪輯脈絡呈現感受截然不同,而這份工作的魅力就在於不斷發掘不同節目的獨特之處。」
在他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綜藝節目《綜藝大哥大》和《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張宇東解釋道,這些現今仍然受歡迎,並曾獲金鐘獎的經典節目,他能參與其中製作感到自豪。從中他看到當年主持人即便在缺乏特效的年代,也能單純透過內容與主持魅力創造娛樂效果的深厚功力。
除了剪輯,張宇東也負責資料庫的整理工作,這份看似枯燥的任務,在他眼中卻別具意義。他說:「整理這些舊節目如同研讀一部影像歷史書,能從中深入了解前輩們如何運用主持技巧,才能夠兼顧節目的娛樂感和效果感。」
他認為,這份工作最大的價值,就像是撰寫論文的概念,是新節目企劃的靈感與參考。因為張宇東把龐大的資料庫視為一座「大型圖書館」,裡面裝滿以往拍攝、企劃、製作節目的經驗,透過整理舊資料,他從中學習到如何用最純粹的方式呈現精采內容,這也讓他看見資訊傳承的重要性,以及更清楚了解並掌握影片產製的脈絡,加速出片效率。
現在張宇東最引以為傲的成就是剪輯速度的提升,他說:「相較以前剛入行時,現在我能在很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影片。」這種效率上的成就感,是他持續投入在這份工作的動力。
張宇東也分享對媒體剪輯產業工作環境的看法,他坦言,自己每一天上班九小時需要剪輯四支兩到三小時的片子,儘管工作初期覺得時間不足,但隨著慢慢熟練度起來,速度也越來越快,甚至萌生挑戰產出更多影片的念頭。這份提升不僅讓張宇東在高強度剪輯工作壓力時更有效率地完成,更展現出他的適應力。
談到AI技術對工作的影響,他說:「AI雖然無法直接操作剪輯軟體,但它能幫助我更快地知道段落該如何呈現,能輔助剪輯師提升工作效率。」
張宇東在幕後世界中不斷嘗試、學習、調整,磨煉出對影音的獨到見解,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保有好奇心與學習的動力,每一份經歷對他而言是個探索的過程,並藉此找到自己真正喜歡且適合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