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蚵殼再利用 翻轉循環經濟價值

0
949
循環再利用圖表(圖/嘉義環保局提供)

記者/黃昱翔

台灣一年有將近十二萬噸廢棄蚵殼,其中有七成約九萬噸在嘉義縣的東石鄉及布袋鎮,因缺乏後端完整蚵殼回收處理體系,以及廢蚵殼回收獲利低,缺乏再利用經濟誘因等因素,導致廢棄蚵殼長期隨意棄置造成環境惡臭、蚊蠅孳生,為當地百年沉痾。

嘉義縣環保局張姓承辦人員表示,嘉義縣為農業大縣,以前產出的廢棄蚵殼沒有能進行回收的產業鏈,也沒有完善的後端處理機制,導致只能將蚵殼磨成粉,並當作肥料或是養殖動物的飼料,而這兩種處理方式所帶來的價值不高,所以仍會有許多剩餘的廢棄蚵殼。

針對這些廢棄蚵殼的問題,住在東石村、從事養殖業的居民黃先生則表示,政府應該在靠近海邊的地方規劃一個區域,待它整理好後,將這個區域平均分配給每一位蚵農,讓他們合法使用,並且收取合理的費用。黃先生認為,這個方法或許能為東石村帶來新氣象。

不過,近年來為配合政府政策,達到「廢棄物源頭減量」、「循環經濟」及「搖籃到搖籃」等目標,環保局努力推動相關計畫,將產品使用後才會成為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轉變成為產品為循環而設計、資源可不斷重複循環的「循環經濟模式」,期望藉此創造環境永續與經濟價值雙贏目標。

「季津蚵殼暫存廠」成為這個計畫中重要角色,廠長戴森泰表示,自己當初無法對蚵殼造成的污染視若無睹,於是決定與嘉義縣政府攜手合作建立蚵殼場,可惜的是,當時政府的政策,對於蚵殼場的建立及補助並無有效的措施,直到近幾年台糖和蚵殼場合作,加上政府開始關注蚵殼的議題,情況才有所改善。

在政府的幫助之下,嘉義縣目前已完成設置兩處合法的廢棄蚵殼暫存場,這些暫存場都須經由嘉義縣環保局輔導,並經過一連串包含設置、營運、存放、土方來源等的核可後才核發許可證明。

在嘉義縣環保局經農委會環保署同意「廢蚵殼循環再利用計畫」後,也與設址於台南市的台糖生技廠合作,收取嘉縣的廢棄蚵殼並加以回收再利用,除了達成資源循環的目標之外,也改善了環境汙染的問題。

這條循環再利用的產業鏈,預計每年可除去5萬噸以上的廢棄蚵殼,除了暫存場的設置可以帶動地方觀光的發展外,也可以加工成各式各樣的商品,這些都是利用多元化翻轉循環經濟價值的方式,到了終端再利用產品商業價值翻轉五十倍,最後利用市場經濟規模,讓產值達到新台幣五百億的數字。

加工成品像是北科大教授邵文政團隊所研發出的蚵殼磚、蚵殼建材,還有像是德成鞋業旗下品牌母子鱷魚與台塑合作,以回收廢棄蚵殼作為材料開發的蚵殼鞋等。台糖生技廠的蚵殼粉、台塑醫材中心的抗菌殼粉(具有抗菌、除臭等功能) 和一些廠商的抗菌收納箱、鈣清淨清潔用品、機能襯衫等,都是很好的廢棄蚵殼再利用的成品。

循環經濟價值圖表(圖/嘉義環保局提供)

看似邁向很好的願景,但蚵殼暫存場和後續衍生的相關議題仍是不少,東石村居民黃先生則認為,不管之後發展得如何,還是會產生一些弊端,就像開工廠,就一定會有排放廢氣、淹水的問題,暫存廠也是同等道理,再怎麼進行加工處理,仍然會有蚊蟲等問題。

此外,黃先生也提到,蚵殼造成的水溝堵塞也是難以解決的問題,雖然政府有專門設計水溝蓋,卻沒有想過如何處理卡在水溝裡的堵塞物,也就是蚵殼殘留的肉屑和土壤。

黃先生說:「水溝裡裡有很多蚵殼的肉屑,常常吸引大量蟑螂和老鼠,底下沉的砂大概有半個人那麼高,所以淹水的時候肯定會堵塞。如果政府連水溝的整治都不積極,要他們再花時間、金錢來處理蚵殼暫存場的營運,覺得不太可能會往好的方向走。」

對此,黃先生也提出他認為可行的解決辦法,除了水溝蓋外,底下還可以設計一個凹槽,發揮類似於沉砂池的效果,砂石滿了時再將其挖出,就不會有泥沙淤積導致堵塞的問題。

其實不管是民間、政府或是廠商,都已被廢棄蚵殼和其衍生出的問題困擾許久,該如何在「獲得利潤」及「維護權益」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得靠各方持續溝通協調、提出有效的因應措施,並且積極去推動,才能讓這個存在已久的問題得以緩解。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