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亘芸
銘傳大學金融創新研究中心執行長李智仁今年8月接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影視聽中心)執行長一職。他說,當初決定接下這個職位,除了因為自己「愛影如癡」外,更重要的是他覺得電影文化的傳承有一定的重要性。
當李智仁談到自己喜愛的電影時,總是滔滔不絕,從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朱延平導演的「異域」,到奧黛麗赫本所演的「第凡內早餐」,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老電影,他都能將電影場景的氛圍,或是其中暗藏的意涵描述出來,看得出他對老電影的喜愛。
他表示,喜歡電影的原因,除了可以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認識不同時代的食衣住行育樂外,就是可以用一、兩個小時的時間抽離出現在的環境,沈浸在電影勾勒出的世界當中。
他開玩笑的說:「光是在還沒有AR、VR的時代,電影所散發出來的氛圍,就足以讓人設身處地的融入其中了。」
熱愛電影的他,想藉由接下這個職位來「回饋」給電影,讓老電影得以保存,更讓電影保存變相成為文化傳承。
雖然身為「影癡」,但李智仁並非是電影出身,而是擁有法律、金融、企管,以及文創等專業領域,他將他所學的專業領域形容成一張盤子,他說:「如果盤子越大越廣越堅固,那上面的菜餚就可以裝得更多更豐富。」
他表示,要擔任影視聽中心執行長不僅僅需要對電影、視聽文化有熱愛,也需要除了影視聽以外的專業知識去支撐著它,影視聽中心這道「菜餚」才會完美的呈現在每個人面前。
但有完美的「菜餚」還不夠,李智仁表示,在這個短影音充斥的時代,年輕人的資訊接收得太過快速,是電影文化及歷史傳承面臨的最大難題,年輕人幾乎不會去花一、兩個小時欣賞一部老電影,而這也導致很難去積累文化。
但是他認為,年輕人願意自發性的去探索有趣的舊事物,理解過去的年代所述說的事,以及沈浸在那個年代的浪漫,並不是老一輩才會這樣做,透過欣賞老電影不只能夠讓古今進行對話,更是自我的一種再教育,他期許年輕人可以透過觀看老電影去理解自身文化,發現電影所帶出來文化的美。
他說:「文化是『閒』出來的,年輕人應該要『慢』下來,放慢腳步品味它。」
李智仁認為,在傳承台灣電影前,必須先知道自己的文化有什麼特色。但有什麼能夠代表台灣呢?夜市?珍奶?
他覺得,台灣不僅僅只有這些,他舉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為例,從俯瞰台灣的角度去了解台灣地景的美,透過其他人的影像去認識、去理解,拉高自己文化的格局,才能找出自己文化的特色,並做出具有「台灣味」的電影作品。
如今,就任四個月的他,希望影視聽中心在他們的默默耕耘下,能夠讓更多國人知道,並且將台灣電影外銷到國外,讓更多外國人知道。
「我們的工作是努力建立文化自信,並且將它傳播出去。」在他的字字句句當中,感受得出他對傳承電影文化的使命有著堅定不移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