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五月 27, 2023

影音

第21屆卓新獎公布 報導者獲4獎

記者/戴懿珍 第21屆卓越新聞獎15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共有877件作品參賽角逐17個獎項,由報導者獲獎4項最多。 今年報導者獲4項獎項,分別為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解釋報導獎、不分媒體類-國際新聞獎、新聞敘事創新獎等,去年增設的藝術與文化新聞獎也由報導者以「新台漫時代──在日漫與韓漫夾擊下,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獲獎。報導者創辦人兼執行長何榮幸表示,這次獲獎較去年的兩項還多,算是打破自己的紀錄。全球媒體環境愈來愈惡劣,但只要決定留下來奮鬥,就沒有悲觀的權利。在產製各項優質報導之外,報導者也會繼續努力讓自己好好活下去。 此外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入圍12項的公視最後空手而歸。本屆首度將電視及網路(影音)類「深度報導獎」分為長篇及短篇,以長度20分鐘為界。長篇深度報導獎由天下雜誌的「水危機之島」獲獎,短篇深度報導獎則由大愛電視的「醫愛撫虐」拿下。 以下為完整獲獎名單:

白晝之夜吸引人潮 士林搖身變藝術派對不夜城

記者/吳冠廷 2022臺北白晝之夜重返實體現場,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12小時不斷電演出,今年更首度推出以現場、線上、現場X線上體驗等3種體驗方式,截至活動結束共計約46萬人次參觀展區,臺北白晝之夜活動官網瀏覽人次將近147萬人次,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表示,這次特別打造數位介面團隊,讓民眾不受區域限制,體驗士林夜晚的獨特面貌,享受盛大藝術派對。 今年北藝中心作為白晝之夜核心館場舉行開幕式,邀請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法國在台協會主任公孫孟…等人,柯文哲在致詞上表示,蓋這個北藝中心蓋了10年,過程中實在很痛苦,不過也想藉著活動,去看看這些年輕人在搞什麼鬼。 這次白晝之夜的活動內容也與現代科技做結合,在北藝中心「參觀回路沉浸式互動體驗特展」中,一條貫穿劇場建築的參觀動線,結合互動式科技外,讓民眾了解劇院的神秘面紗,參觀民眾表示,能實際看到北藝球體的內部構造,天台11樓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士林地區。 每年白晝之夜裝置藝術與節目,都會依照舉辦場地不同去融合當地特色、在地文化,今年以精彩的藝術作品結合當地夜市美食,活動一開始人潮就湧入商圈,士林夜市彷彿揮別疫情陰霾,復甦往日繁榮場景,參觀民眾林先生表示,很久沒看到這種人潮出現在夜市裡,平常沒什麼人的攤位,在活動的加持下也大排長龍。 藝術結合在地文化所創作出的展覽與表演節目,讓平凡的夜市街道變成熱鬧的戲院,也讓觀眾留下難忘的一夜,參觀民眾王小姐表示,看到在地文化與潮流互相結合,動靜皆有的互動式體驗可以玩,是一次特別的體驗。

2022台北跨境電商年會 掌握企業轉戰電商趨勢

記者/林筠臻 為迎接虛實結合的新外貿時代,台北市政府於28日在三創產業園區舉辦了以「虛實大融合 未來新紀元」為主題的「2022台北跨境電商年會」。與會現場的91APP創辦人暨董事長何英圻於分享自身經驗時說道:「數位轉型,不做等死,做了早死。」為前來聽講的廠商表達數位轉型勢在必行的概念。 何英圻表示,現在是要進入D2C商務模式的時代,市面上有許多只有店面的大品牌也開始逐步加入電商的行列,轉型對於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並且終將會面對到的一件事,而最佳的時機就是現在。 今年年會的大師論壇,邀請到台灣科技大學特聘教授盧希鵬,以及被譽為「臺灣電商教父」的91APP創辦人暨董事長何英圻,為了更透徹掌握OMO佈局攻略,在接續的高峰對談中更特別邀請到3位新貿獎金獎得主,包含:民傑資科創辦人陳良信、奧本電剪總經理林雷鈞以及同駿公司總經理陳有為。 其中,民傑資科創辦人陳良信提到,人才就是要培養,企業不能一直試圖將不熟悉的事務承包給外包廠商,就成本上的考量來說,自家員工還是得要學會這些技能,不要因害怕麻煩或花錢而忽略了員工,培養員工的投資報酬最終也是回報在自己公司上的。

貿協攜手Meta搶攻元宇宙商機 未來電商雛形登場

搭上元宇宙產業列車,台灣經貿網攜手Meta在27日啟動「台灣經貿網元宇宙未來館」,參觀者戴上VR頭戴式裝備便能登入展館,觀看館內有的16件MIT產品,參觀者能拿起產品查看資訊、模擬運作,不受地點限制與賣家洽談商務。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台灣是全球元宇宙電商的先行者,期望未來五年內能形成商業模式,去將台灣商品推向世界。

2022無限影展 首度實體與線上同步開跑

記者/林璟彤 「2022無限影展」23日舉行展前記者會,策展主題「星光燦爛」,今年首度採取「實體放映」與「線上影展」雙軌方式辦理。新任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高寶華表示,期待透過影像開啟身障者與社會的溝通對話,促進大眾認識身心障礙者,看見身障者的無限可能,進而邁向一個友善勞動、多元融合的社會。 「無限影展」是臺灣少見以身心障礙者議題為主的影展,去年因為疫情的考量首度改為線上影展,卻意外帶來更多人接觸描述身心障礙者的影像作品,因此今年同步舉辦實體與線上雙影展。 主辦單位台北市勞動力重建運用處表示,首映會將選播「逆光飛翔口述影像版」,今年恰逢「逆光飛翔」院線上映十週年,故事描寫視障鋼琴家與夢想成為舞者的女孩,互相鼓勵勇敢逐夢,一直是視障朋友期待製作「口述影像版」的經典夢幻片單。無限影展經長時間溝通及爭取,終於獲得版權方的首肯,願意授權製作口述版。 推動「口述影像版」的誕生正是無限影展致力於文化平權的一環,男主角視障鋼琴家黃裕翔出席記者會,現場也重新編曲與演繹電影中的配樂,他開心表示,終於可以體驗到自己主演的電影,不再需要靠旁人「報讀」。 視障朋友進到戲院欣賞一般的電影,常需要朋友同行,以「報讀」方式來解說銀幕上的變化,黃裕翔笑說,今日才知道原來女主角張榕容的舞蹈動作有這麼多! 公視公服暨行銷部經理胡心平表示,公視承辦無限影展的特殊性在於要讓更多社會大眾理解身心障礙者。「2022無限影展」邁向第四屆,秉持初衷持續關注身心障礙者的工作權、行動權、文化平權、情感互動等議題。 實體影展10月7日至9(日)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五樓Clapper Theater,線上影展10月10日起到23日皆可網路兌換序號觀賞。即日起將可透過活動通線上免費索票方式,取得實體影展的QR CODE入場券或線上影片的登入序號。 活動詳情請上影展官網:http://www.limitless-film.taipei/,或上臉書「無限影展」粉絲專頁洽詢。

双融域打造沉浸式場域 建立台灣文化科技品牌

預估2025年沉浸式科技市場規模將達到303.7億美元,但一場沉浸式展演所費成本不小,双融域副總經理趙釧玲20日表示,双融域的成立,便是企圖打造一站式的沉浸式展演平台,並成為可複製的商業模式,協助文化產業轉型創新。

2022紀工聚會 分享紀錄片完成後的下一步

https://youtu.be/1NzRZFz78r0 記者/林育昇 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在8月26舉行「紀工聚會」,以近期上映的神人之家作為代表案例,分享紀錄片完成之後的走向,並根據每位講者的自身專業,探討紀錄片是不是一個產業。 延續「完成之後——台灣紀錄片發行及行銷經驗研究」計畫,這次的分享會延伸討論有關國際製作、合資合製、提案大會、製作人/製片導向團隊,以及與不同個人、單位合作的版權規劃,多種因素交織後會如何影響影片完成後的走向。 除了以神人之家作為代表案例,講者紀錄片導演施佑倫也分享自己去國際紀錄片提案大會的個人經驗,他表示,在國際提案大會上,入選的團隊會被官方提前安排去受訓,以免在國際提案大會上丟臉,因為每個提案大會要的形式都不同。 針對紀錄片是不是一個產業,講者紀錄片導演陳婉真表示,直到現在還是很難確定說紀錄片就是一個產業,因為每部片子產生的過程都不太一樣,沒有一個相同的路徑,作法太多元。講者們一致認為,紀錄片尚未成為一個產業。 紀錄片公會也針對勞保以及退休金進行一系列宣導,強調影片創作者屬於勞工,需注重自己的勞權以及著作權權益。

配音員曾允凡:角色故事正能量使我更自信

記者/郭俊偉 幫小新、柯南等角色配音的曾允凡說:「因為我很喜歡看卡通,所以才進入這個行業」並利用自己獨特的聲線,盡情的在配音方面一展長才。 從小是電視兒童的曾允凡,對幫動畫角色注入靈魂的配音員滿懷憧憬,尤其當發現最喜歡的男性動畫角色「藏馬」,是由女性配音員蔣篤慧所獻聲時,更是讓她由衷讚嘆「原來女生也能發出如此帥氣的聲音!」因此使她立志一定要成為能與蔣篤慧並肩的優秀配音員。 大二時的她報名了華視配音員訓練班,認識許多業界資深前輩,因為這個契機,與配音員林協忠結下緣分,隨後進入他的配音團隊擔任練習生,每天都勤奮的學習,當中也包含她的偶像-蔣篤慧。回想起當初的情景,她形容狀況連連:「當時發音不標準、時間對不上等錯誤接連發生,可以用危機重重來形容。」這些壓力常常壓得她喘不過氣。 前輩們則是提供建議:「問題有很多,就一個一個解決。」首先要了解當練習時,她的問題點,講話容易抖,就早點起床開嗓;台詞講不順,就多說幾遍。日復一日的練習,她不覺得枯燥,也發現這樣土法煉鋼是最有效的,很享受進步的樂趣。 「反覆的練習,你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進步的方法。」曾允凡充滿正能量地分享自身經驗。 隨著作品逐漸增加,配音技巧也跟著熟練的曾允凡發現,不知不覺間竟被這些角色影響性格,「我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在看完這些角色的故事後,時常會因此被觸動。」像是尋龍使者中的「拉雅公主」在學習著對他人的信任問題,就如同現實中的曾允凡一樣,只是她不信任的對象是自己。 她坦言,本身不是一個自信的人,一旦遇到挫折會很容易喪氣,然而在配音完拉雅公主後,深受這個角色影響,但她也同拉雅一樣選擇跨出第一步改變自己,這讓她覺得,不能被自己的認知所侷限,「當你跨出第一步後,可能會發現事情可能沒有想像中來的糟糕。」從角色身上得到了許多能量,使得她在面對個人的怯懦時能更有自信。 在2019年,蔣篤慧因為調養身體,大部分的配音工作轉交給了曾允凡,當時蔣篤慧所配的角色已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她也因為這個原因感到壓力萬分,很怕做不好,但此時回想起蔣篤慧過往的教導,回歸當初配音的初心,找到與角色融合的契合點,並在領班前輩們的引導下,摸索出能讓老觀眾接受,又不失自身風格的表演方式,使她堅信,「努力不懈,虛心學習,會有適合你的一條路。」 如今的曾允凡雖擁有十多年配音經驗,但她表示,對老年人、主管等角色掌握度不高,這都是因為沒有相關經歷的緣故,未來還有很多歷練等著她去挑戰,等熟練後,再把更多正能量帶給觀眾。

遊戲實況主小饅頭:「每一次經驗都是累積,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記者/何芸庭 從開始當實況主的那一刻開始,小饅頭(廖郁婷)就決定要把愛玩的遊戲變成飯吃,她知道不容易、也想過放棄,卻依舊在競爭激烈的實況圈內立足,在酸民們的口中成長,現今更跨足主播、主持人,繼續跨出舒適圈。 在擔任全職電競主播前,小饅頭做的是兼職與小朋友相關的工作,與現在的實況主工作可以說是毫無關聯,當時剛好正值遊戲傳說對決的誕生,在第二次的女王杯比賽中拿了第一名,也因此開始踏入這行,開始做起兼職做實況主的工作。 基於父母的擔心,小饅頭並沒有立刻辭掉工作,做起全職實況主,而是一邊做教職工作,一邊晚上做直播,半年後,漸漸開始感覺收入是穩定的,最終經過一番掙扎以及深思熟慮後,便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她說:「那時候是覺得如果沒辦法成功的話,就再回去做教職的這份工作,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 小饅頭也說到,這樣雖然很辛苦,但要先讓父母安心,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此同時也可以衡量自己是不是真的適合這份工作。 在擔任實況主一陣子之後,便開始嘗試許多不一樣的事情,接觸主播、主持等領域,因為小饅頭認為不能總是待在舒適圈。她說:「如果不離開這個舒適圈,未來很難做出一些發展,所以才逼自己離開這個舒適圈,去接觸更多其他不一樣的事物。」她開始嘗試擔任ACS校園比賽的主播,也曾擔任過GCS的嘉賓。 經過這兩次的經驗後,她說,她感受到當嘉賓跟當主播是很不一樣的,但不論是何者,都比想像中難上許多。 對於小饅頭來說,相較於主播,擔任嘉賓更不容易,「你插話也不是,不插話也不是,不插話就被講說是花瓶,插話又會被說很吵。」小饅頭無奈地說道,「所以第一次其實蠻錯愕的,但錯愕之餘會去看很多的比賽來學習。」 反倒是主播對她而言,雖然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但只要事前做足功課,便不會特別緊張。而擔任主播中,她最害怕也是最常遇到的就是比賽突然暫停及設備問題,當下沒有畫面,卻不能冷場,這都是在考驗主持人功力。 雖然進入實況圈一段時間,但有時仍舊會受酸民影響,「再紅的人,也是會有酸民,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0負評,總是會有人看不慣你。」說到這些小饅頭感觸很多,不論是公眾人物或是半公眾人物,都很容易被觀眾放大檢視。 而小饅頭最討厭的就是被說是靠誰誰誰,因為是女生,很多人喜歡說她是躺分的。曾經有酸民說:她就是靠添財上S。小饅頭最後直接做了企劃:單排企劃上S來證明自己,但同一個酸民依舊留言你打的角色就是簡單等等的,經歷這件事後,她真正了解到,討厭你的人,你不管怎麼達到他說的那些,他還是可以挑骨頭。 「有時候也覺得早知道就不要做這個了,乖乖去當遊戲實況主就好了。」小饅頭坦言,即便很常遇到瓶頸,還是想踏出舒適圈看看,雖然知道觀眾們因為都不認識你,所以會被更嚴苛的對待,言論也更加直接犀利,但她會逼自己去做、去完成它,因為對她來說,每一次的實務經驗都是一種累積,也希望為未來大家可以很放心的將主持交給她。 在未來,小饅頭也將繼續精進自己的主播、主持技巧,在YT中可以有更多生活型VLOG,朝KOL的方向邁進,一直接觸新事物,創造自己不一樣的潛能,在這樣快速的世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