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妍熹
台灣新生代歌仔戲團與李靜芳歌仔戲團為讓歌仔戲傳承下去,雙方團長李靜芳與林佩儀都做不少努力,像是讓年輕的演員加入戲團,或是嘗試讓歌仔戲表演形式創新,企圖讓更多的年輕一輩願意接觸歌仔戲。
團長李靜芳一直將李靜芳歌仔戲團視為延續傳統歌仔戲的責任與使命,對於目前歌仔戲的困境,她認為:「歌仔戲表演形式非常靈活,只要找到合適的方式,它就能繼續發展。」
因此她希望透過推廣,讓更多年輕世代能認識並愛上歌仔戲。作為傳統戲曲的守護者,李靜芳不斷思考如何在保持傳統精髓的同時,讓歌仔戲變得更貼近現代觀眾。她提到,年輕演員的加入為戲團注入新活力,讓傳統藝術形式得以延續,但同時她也坦言傳承的過程並不簡單,需要融合各種世代的想法和力量。
林佩儀則以劇場創作與青年觀點參與歌仔戲的轉化與再造,作為她傳承歌仔戲的方式。她表示,當初創立的劇團,原本只是因為一群人單純想演戲而開始,從實驗劇場慢慢延伸出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她說:「起初,她對歌仔戲並不熟悉,卻因為一次創作的契機,開始嘗試將歌仔戲元素融入當代表演中,進而逐步建立起劇團的文化方向。」

林佩儀坦言,這條路並不容易。她回憶,當劇團首次嘗試將歌仔戲結合當代表演藝術時,曾遇到不少質疑與挑戰。有些來自年長觀眾的不諒解,有些則來自同齡創作者對傳統的陌生與距離感。
即便如此,她仍選擇持續嘗試,因為她相信:「傳統如果不能和當代對話,那它就會慢慢被遺忘」。她也分享,許多年輕人對歌仔戲的理解僅止於童年記憶或地方廟會,很少有人真正走進劇場去觀看。
為了改變這種現況,她與團隊開始在劇本創作與舞台語彙上做出調整,結合現代視覺風格、說故事的節奏與情感觸點,讓年輕觀眾能更容易產生共鳴。除了創作挑戰,林佩儀也面對劇團經營的現實困境。她提到,資源有限讓每一次排練、演出都必須精打細算,甚至在經費與理想之間不斷拉扯。
但她沒有因此退縮,她說:「因為我想做的不是單一表演,而是讓觀眾走進來後,對這種文化有新的想像。」傳統不是用來膜拜的,而是可以被活用、被喜歡的。林佩儀強調,傳承不只是複製上一代的做法,而是在理解本質之後,加入自己的思考與創造,如果只是模仿,那戲劇很快就會停在原地。要讓它走下去,就要有人願意冒險,創新並不是背叛傳統,而是延續傳統的一種方式。」
她也觀察到,近年愈來愈多同齡人願意投入傳統表演藝術,但仍需更多空間讓他們嘗試與發聲。「讓年輕人參與,不應該只是站在邊邊當助手,而是要真正有創作與決策的機會。」她說,當年輕人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這些文化內涵時,才是真正的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