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蕭億駿
隨著地方創生議題興起,自基隆到高雄,各地都有地方誌的創立,新竹也不例外,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一手打造專屬新竹的《貢丸湯》,將當地逐漸消失的文化一一記載,成為了解新竹的一扇窗,並在2020年拿下出版界最高榮譽──金鼎獎。
貢丸湯主編吳君薇在台南出生、高雄成長,卻因為一封來自清大的入學通知書到了新竹,從此也和這片土地結下不解之緣。她說,在清大念書的四年,她很常聽到新竹被說是文化沙漠,但熱愛文化的她覺得新竹並非那麼的一無是處,只是缺少一個很好的平台去讓大家看見她的魅力。
基於對文化的喜愛,吳君薇在學期間參加許多文化活動,與夥伴們寫很多文章為民眾介紹老房子相關的歷史,有一次甚至引發了網民的討論,進而成功救下了一批即將消失的老房子,也就是如今大家在新竹看見的監獄日式建築群,正是因為他們才能保留。
受到這段經歷的影響,她更堅定的走向文化保育這條路,於是在清大畢業後,她沒有選擇高薪的工作機會,留在新竹成立見域工作室,並在2015年出版了第一期《貢丸湯》,開始記錄她眼中的新竹。
創立《貢丸湯》初期,非本科的她和其他夥伴們對紙本雜誌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只能透過不斷的去參考資料來學習。吳君薇回想起過去,她說,以前的大學因為沒有相關的科系,平面設計、排版製作等等都沒接觸,所以大家都是憑藉著一股熱情去不斷摸索,她們還會去買坊間不同的雜誌來觀摩、比較,透過這種方式去慢慢學習。
《貢丸湯》每三月一刊,即便後來開始發行電子雜誌,但這十年來吳君薇仍然堅持發行紙本,她說,《貢丸湯》作為紙媒,要對抗的是網絡上千萬種可以分去讀者時間的內容,可能是其他網媒、影音平台或串流平台等等,特別在網絡時代中,紙媒必須要加倍努力才能屹立不倒。
面對如此多的競爭,她說,貢丸湯必須做出更好的內容,才能夠讓讀者花時間在紙媒身上,所以每一期的內容都耗費不少心血。
儘管《貢丸湯》所做的內容都有關新竹,但吳君薇卻總是能夠挖掘那些看似稀疏平常,實則常被忽略的有趣議題,像是《貢丸湯》的第三十期,因為剛好夥伴們都是三十多歲的年紀,於是他們便突發奇想,做了一期《三十而立》的主題,去探討、介紹在新竹的三十歲生活,主題來得隨意卻又與民眾息息相關。
又像是新竹火車站落成的第110年,在那一期便吸引到的不少的鐵道迷,還有素食的議題,看似跟新竹毫不相關,但她卻認為,可能一期吸引到的觀眾,剛好會對一下期感興趣,藉由不同的主題,去吸引不同的受眾,也就多了機會讓不同的文化有所連接。
身為台南人的吳君薇如今已在新竹紮根十多年,對新竹的愛不亞於自己的故鄉,她心中對新竹文化有些期待,她坦言:「要讓文化走進市民生活,不是一件易事。」
新竹作為科技業蓬勃的城市,在收入水平高的同時,大家的生活也都很高壓,既定的生活模式讓大家的閒暇時間變少,同時也少了時間去參與文化活動。她語重心長的說:「新竹產業結構的單一,是一把雙面刃,在收入水平高的同時,文化的發展也越來越單一。」
她一進步說,她所希望做到的,是盡力的去記錄眼前的新竹,以及一些轉眼即逝的文化,像是一些正在消失的工藝、正在老去的匠人,在掌握了足夠的地方知識後,成位一個地方的樞紐,去指引這個地方讓她變得更好,在發展上更平衡。
對文化有股執著的吳君薇說:「我希望能對不同社群做串連,找到城市的定位,與讀者能站得更貼近,因為只有民眾的參與,才會讓大家更感同身受,新竹的文化才能得以被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