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奕辰
晚上9點,走進民視大廳,剛結束晚間播報的劉方慈,帶著稍快步伐向記者前來,身上的耳機還來不及拆下,帶著親切的笑容說:「抱歉抱歉,約這麼晚。」那是當時身為午夜新聞主播僅有的休息時間,用這短暫時間接受採訪。
原是在廣達做著人人稱羨工作的劉方慈,說起對新聞工作的執著,則緣起幼年時看的「專題報導」。她說,年幼的她,已不記得內容是什麼,不記得是誰播報,當下的感受卻深深烙印下來,打從心底佩服著記者,被新聞的魅力深深吸引,埋下了新聞夢的種子。
夢想容易發芽,但想要做卻沒那麼簡單,當年她選填志願時,父母認為「新聞業的未知數太多了」以「女生讀商好」為由,個性乖巧的劉方慈,也順應父母的心願,選擇就讀臺灣科技大學工業工程學系,但志不在此的她,還是悄悄的替自己的新聞夢努力,透過選修新聞系的科目,累積對新聞的專業能力。
畢業後就業,又是另一個和自己拔河的階段,劉方慈雖抱著新聞夢,但卻進入了科技產業—廣達。當時的她答應自己,用兩年的時間轉換跑道,而在廣達的日子中,她仍抱著當新聞記者的想法,於是沒有和家人討論,毅然決然的遞了辭職信,準備報考新聞研究所。
離職後,非本科系的她,為累積經驗,積極尋找電視台實習機會,邊讀書邊實習,讓自己和業界接軌,實習半年來,每天都最早到最晚走,這樣的企圖心被上司所讚賞和認同,繞了一圈,她笑著說自己很幸運,成為了一名記者。
在民視當記者的日子,劉方慈主跑政治線和生活線,經歷了學運、總統大選,她的身影也不難在電視上被看見,這樣認真的一面,也被更多人認識。她說,從記者轉換跑道成為主播,她非常感謝那段當記者的經歷,因為那些採訪的過程,使她播報時能夠更快的理解狀況。
劉方慈記者生涯中,最讓她印象深刻的就是「太陽花學運」,在爆發的那幾天中,電視台下令全面禁休,讓她每天都和民眾「搏感情」,笑稱是「青島東路走九遍」。她一直記得,2013年3月23日的夜晚,映入眼簾的是推倒的鐵絲網、水柱、警察學生的衝撞推擠,除了傻眼外,卻沒時間猶豫不前,為了畫面與攝影搭檔還是硬著頭皮爬進了行政院,直到隔天的清晨才離開行政院。
劉方慈很感慨的說:「當記者真的很辛苦、壓力很大,卻很有成就感,那都會是養分。」這段時間,她深深體會,記者的艱辛。在這些深入民眾的場合中,電視台被貼著標籤,民眾用著有色眼光看待,採訪時必須拿下麥克風套,甚至是民眾在一旁錄影,像在監視,深怕被電視台污名化。
網路、自媒體的出現,使大眾對媒體第四權的看法變得和以往不同,記者對於自己的使命感也發生了變化;在劉方慈眼中,「內容」才是長久不衰的,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她勉勵自己:「沒關係,我們就做下去,知道的人就會知道。」
劉方慈踏入新聞圈7年,也遇到不少挫折,她說,過程中有歡笑有淚水,每當經歷碰壁時,她就反問自己「把時間拉開來看,我還會這麼難過嗎?」一次的跌到不算什麼,還是認為新聞產業還是很迷人。
另外她也不斷的精進自己,目前仍在就讀碩士專班,她表示,「虛心」才能夠讓自己更精進,一定要感恩,能在螢光幕前與觀眾結緣,光鮮亮麗背後,是很多人成就,絕不能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