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珮柔
為慶祝50周年,聯經出版26日以「連結的力量」為主題舉辦論壇活動,吸引逾300人參與講座。主題包含中國的形成、動物倫理、民族與文學、知識與資訊等。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表示,人文有助於傳遞思想,期許透過人文回應過去、現在與未來,在資訊充斥的時代中建立連結。
活動邀請前教育部部長杜正勝、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錢永祥、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等講者,以短演說形式分享10個不同領域概念。
AI 工具崛起,彭明輝以「知識與資訊」為講題,講述年輕世代如何利用破碎資訊去理解整體事實,並提出質疑「年輕人有辨別假資訊的能力嗎?」,彭明輝強調,首先需要分清楚「知識」和「資訊」的差異。知識通常是系統化、組織化且脈絡清晰的,經常透過書籍和專業刊物等正規渠道流通;而資訊往往是零碎的、難以互相佐證,主要通過社群媒體傳播。
彭明輝提醒,不只閱聽人需具備查核事實的能力,報社在出刊下標題時也需多注意,報紙是核對事實的專業,也是最重要的責任,需慎重看待。
而其中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孫大川,以「文學作為一種民族防禦」為題,講述原住民從言說到書寫的過程,打破大眾對原住民的既定框架。孫大川指出,雖然原住民擁有悠久的文化脈絡,但因不依賴文字進行文化傳承,大部分的歷史都是口耳相傳,所有文化皆保留在祭儀、古謠、傳說故事當中。因此,很難單純從文獻中看見原住民歷史的全貌。
涂豐恩表示,以漢人的立場,沒想過可以用這種角度去理解原住民,目前也有許多相關企劃正在進行當中,如舉辦講座、活動、發行套書等;他認為需要有人站出來推廣,也希望這些活動可以引發更多的注意和討論,期待這些活動能為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帶來更多幫助。
但對於擅長「言說」的原住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挑戰,孫大川說:「文字表達假定在對方為菁英的基礎上。」,雖然剛開始原住民們會排斥使用華語紀錄文化,認為華語並非自己的語言,但後來卻也慢慢接受此種方式,這一步,對原住民的文化保留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原住民文化保存議題,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勝、錢永祥、彭明輝,也分別用中國、動物、新世代的思考角度為出發點,利用短短20分鐘帶來精采演說。涂豐恩笑說,要在20分鐘內把這些大議題簡單的說給聽眾其實很困難,像孫大川老師其實很會說笑話,但因時間關係無法讓老師發揮,有點可惜;未來也會舉辦更多講座活動,希望邀請更多人關注這些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