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政維、黃于綺、辜柔慈、王歆慈、林禺盈
DJ雷恩 橫跨傳統廣播與線上串流平台
曾待過正聲廣播電台的雷恩,在4月開創Podcast節目「媒體相談室」。他從電台離開後還是想要做有關媒體聲音的節目,因此轉而經營podcast,以邀請來賓做深入方面做媒體訪問有關係的題目設定。
「聲音是個陪伴產業。廣播可惜的地方就是限制太多」雷恩感嘆的這麼說。
廣播節目受限於時段,若沒有提供隨選隨聽的狀態,想聽節目就得鎖定某個時段才能收聽。
除了受現於時段,雷恩說,想收聽廣播必須得利用收音機,或是FM有支援的手機軟體,且場所可能會侷限於在室內、車上等等,因此載體、空間與設備也是現今廣播的一大阻礙之一。相較之下,收聽Podcast的節目不限地點、時間,只要開啟手機APP就能隨時收聽。
雷恩表示,跳脫過去對廣播的印象,經營Podcast講話不一定非得要字正腔圓,或具備一定的口條或主持能力,也並非像廣播電台一樣需要有非常貴或專業的設備,Podcast只需具備一個麥克風接上筆電,就能做錄音了。
隨著社群平台的發展,就像YouTube一樣,Podcast只要有一個帳號就可以上傳節目內容。聽眾也可以即時於線上反饋收聽感受,主持人或節目製作團隊能即時回應,發展出了與聽眾更加緊密的關係。
因此比起傳統廣播節目,Podcast入行門檻較低,就算是一般素人,也有機會製播自己的節目只要有自己的觀點、聊的話題符合時下脈動,就能引起聽眾共鳴。
Podcast與廣播的差異就像YouTube與電視
說起廣播與Podcast間的差別,用電視與YouTube來比喻,再適合不過了。雷恩比喻,YouTube裡精緻的影片其實就是把電視節目搬到網路上,其形式與架構還是不脫離電視上的綜藝節目。
電視節目有時段、廣告、受眾的限制等等,但YouTube在初期時卻幾乎沒有,就好像現今的廣播與Podcast。
但是在「呈現方面」廣播節目與Podcast就並無太大的差別。央廣表示,這兩者都是屬於一個用聲音去呈現出內容的工具,即使目標觀眾、收聽場域不同,最終大家聽的還是節目的內容、架構,以及用甚麼方式讓人願意繼續收聽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打破廣播受限 Podcast持續發展
雷恩表示,或許是政策法規還來不及跟得上變化,因此才沒去做相關的限制。 在還沒有受限下,Podcast可以五花八門的發揮各種類型節目。
但雷恩強調,若是希望頻道能夠長久經營下去,那就必須事先把版權問題、內容上限等問題關注進去。
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副教授何懷嵩表示,廣播的格式與媒體的屬性,會讓廣播在新媒體上沒有適合的樣貌。無關乎內容,而是新媒體類型與功能,廣播有沒有辦法貼近。
何懷嵩也提及,Podcast雨後春筍的情況開始出現,就像YouTube一樣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