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攝影師王志偉 談攝影在數位時代的應用

0
403
資深攝影師王志偉在Teams上進行演講(圖/擷取自Teams)

記者/江衍融

銘傳大學新聞系11日邀請資深攝影師王志偉在Teams上進行演講,分享攝影在數位時代的應用。歷經底片到數位時代的他表示,不論是在壹週刊,從底片攝影、雜誌、報紙、數位平面、數位攝影等的轉型學習,還是在壹週刊組上與每位攝影師互相學習來自不同領域的知識,都對他的成長很有幫助。

王志偉在高中時期學習的是底片攝影。他說,在壹週刊任職時,大約三分之一時間「影像」進入了即傳的時代,讓他意識到未來的新聞將會提高即時性,圖片比例也會大幅提升,因此他壹週刊的最後兩年中,選擇進入數位發展部,經歷非常完整的數位轉型。

壹周刊的訓練帶給王志偉很多的養份得已成長,他說,大約8、9年前,他去香港進行受訓,發現當時的香港就已進入數位轉型,紙本幾乎消失無蹤,意識到轉型的必要性,並坦言從香港受訓回台後,負責將壹周刊數位轉型,但過程並不順利,這讓他有非常大的沮喪感,許多人都因為排斥而導致根本學不會。

事後也證明,當時排斥數位化的人員也將淘汰在時代的洪流中。數位化後攝影師也面臨到不少抉擇,他說,攝影師要開始學習編修,但依據新聞法則中又會有「什麼可以修,什麼不能修」,因此要在這樣的狀況下找到平衡。

「媒體到後來變成了結果論,攝影的編修要能有最好的溝通性質跟觀眾產生溝通橋梁。」他說。「一個好的媒體,手心跟手背都要夠上層。」黎智英給了他最好的新聞價值的平衡,便是轉念,讓他學會在媒體收視率及新聞價值當中取得平衡。

因此他在壹週刊製作「壹名驚人」人物影音新聞時,朋友在看完後,都表示他所拍攝的內容特別沒有攻擊性。但他認為,攝影就是時間的切片,這是他堅持必須依照自己所習得的新聞價值來製作影音新聞所反映出來的結果。

此外,他也強調人脈的重要性,「如果不再有媒體光環時,人脈就顯得重要。」他在演講中數度提及人脈的重要性,說明從就學期間至今認為最重要的就是以誠待人。

王志偉早在大學時,便認識了當初在玩劇團的嚴藝文及徐譽庭,為他埋下日後良好的人脈。他分享,當年他在壹週刊製作「壹名驚人」人物影音新聞時,採訪當時入圍金鐘獎的嚴藝文及徐譽庭,兩人便二話不說答應邀約。

他認為,不要輕忽自己在社會的可能,因為在他的人生架構中一直遇到了不起的朋友就像嚴藝文,在王志偉離開壹週刊後,她成為了《俗女養成記》製作人,便主動邀請了王志偉擔任攝影師,負責側拍及劇照,他說,這就是每個人生歷練、人脈的成長不斷累加上去的結果。

他說,作為攝影師,除了人脈重要以外,對於時間管理及溝通也是重點,並舉例與公共電視合作進行《劇夠》拍攝時,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拍攝時間延誤,在他精確的時間控制及溝通下,在短短一小時內就完成拍攝,也化解了危機。

我有話要說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